環境污染侵權的民事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134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由于環境污染損害是特殊侵權行為之一,因而即使是適用于一般侵權行為責任方式,也未必適用于環境污染致害的侵權行為。
我國《侵權責任法》有如下的規定:
第65條,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66條,因污染環境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第67條,兩個以上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
第68條,因第三人的過錯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向污染者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污染者賠償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我國《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1款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水污染防治法》第55條第1款、《大氣污染防治法》第90條、《環境噪聲防治法》第61條第1款等都作了類似的規定。這些法律中,把”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作為承擔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
結合環境保護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司法實踐,《民法通則》第134條列舉的承擔民事責任的十種,適用于環境污染的有五種,即: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通過這幾種民事責任方式,將污染行為防患于未然,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罪包括哪些犯罪行為
2021-03-08退出黨員有什么后果嗎
2020-12-23企業員工試用期管理有哪些誤區
2021-01-16公司解散注銷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8債務擔保合同的成立方式有哪些
2020-12-07車禍劃分責任要多久拿的到
2021-01-24不安抗辯權在什么時候使用
2021-02-20發生交通事故后搶救費誰墊付
2021-02-15交通事故處理收費標準
2021-03-22公房使用權有哪些形式
2021-01-22哪些是合同的詐騙類型
2021-01-14房屋私下立字據有效嗎
2021-02-27公司法定代表人有哪些職務
2021-02-18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哪些勞動合同無效?
2021-01-11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有哪些方面
2020-11-23六個月后的起訴時間從何時計算
2021-02-03人壽保險的受益人是誰,人壽保險該怎么理賠
2021-02-08如何選擇境外旅游保險
2021-01-21飛機延誤2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