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在我國的民法發展史上可謂歷盡波折,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初期一直圍繞這一制度是否有必要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自《民法通則》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出臺之后,我國民法理論界和實務界對精神損害賠償的研究和關注也從該不該賠償轉至如何賠償的課題上來。200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的司法解釋。本文以此司法解釋為主題展開了對于我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探討,主要對某些概念性問題、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問題和賠償數額問題提出了一些見解。[關鍵詞]:精神損害,精神損害賠償,非財產損害,主體范圍,客體范圍,數額早在羅馬法早期,《十二銅表法》第8表“私犯”中的第1條,就明文規定:“以文字誹謗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歌詞的,處死刑。”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法學階梯》規定:“侵害行為的構成不僅可由于用去那頭或棍棒毆打,而且由于當眾污蔑,如誣賴他人是債務人而占有他人財產,而行為人明知他人對他不負任何債務;或寫作出版誹謗性的詩歌、書記,進行侮辱,或而已策動其事;或尾隨良家婦女、少年或少女,或周-手破壞他人的貞操。總之,很顯然,侵害行為有各種不同的方式。”“關于一切侵害,被害人可提出刑事訴訟,也可以提起民事訴訟。在民事訴訟中,應根據以上所述估計一個數額,對行為人處以罰金。”由此可見,早在那時,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便已萌芽,及至近代,這項制度作為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逐漸成熟并以法典的形式固定下來,如《德國民法典》、《瑞士民法典》等。在我國歷史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首先出現在《大清民律草案》和《民國民律草案》之中,及至正式通過民國民法,才建立了完備的制度。該法首先在總則編規定了18條:“人格權受侵害時,得請求法院除區其侵害;有受侵害之虞是,得請求防止之。前項情形,以法律特別規定者為限,得請求損害賠償和慰撫金。”然后,第194條規定:“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被害人之父、母、子、女及配偶,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第195條規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或自由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上述法律規定,完整的體現了現代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基本內容,即包括名譽權、自由權等侵害的精神利益的損害賠償制度,也包括侵害身體權、健康權、生命權的慰撫金制度。然而,在建國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的法律對于這項制度的規定幾乎是一片空白。改革開放后,這種情況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隨著《民法通則》、《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繼出臺,在現實訴訟中,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件日益增多。但是,在審判實踐中,對什么是精神損害、那些民事權益受到其那可以請求賠償精神損害、誰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精神損害撫慰金的數額應當如何確定等等問題,長期理解不一制,使用法律不統一,影響了司法的公正性、嚴肅性和權威性,導致對當事人利益的司法保護不夠統一和均衡。雖然最高人民法院已經于去年制定并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但是仍然有些問題語焉不詳,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本文擬著重探討有關精神損害的若干基本問題,以求能起到拋磚引玉之功效。一、與精神損害有關的若干概念性問題按照大陸法系國家傳統的民法理論,因侵權致人損害,其損害后果可以區分為兩形態:即“財產上損害”和“非財產上損害”。“財產上損害”是指一切有形財產和無形財產縮手損失,包括現有實際財產的減少和可得利益的喪失。其基本特征是損害具有財產上的價值,可以用金錢加以計算。“非財產上損害”相對與財產上損害而言,是指沒有直接的財產內容或者不具有財產上價值的損害,其損害本身不能用金錢加以計算。在此意義上,凡屬“財產損害”以外的其他一切形態的損害,包括生理、心理以及超出勝利、心理范圍的抽象精神利益損害,都是“非財產上損害”,不以民事主體是否具有生物形態的存在和精神感受力為前提。從這一意義上理解,“非財產上損害”的表現形態有兩個方面:⑴以生理、心理的可感受性為前提和基礎的具體形態的精神損害,包括積極意義上的精神損害即精神痛苦和肉體痛苦;也包括消極意義上的精神損害即自然人的知覺喪失與心神喪失,如因身體遭受侵害成為植物人、腦癱病人,因侵權行為使精神遭受刺激,成為完全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等。⑵不以生理、心理的可感受性為前提的抽象形態的精神損害,如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譽貶損等,即抽象意義的精神利益損害。但是,從限定主義的立場出發,“精神損害”是作為“非財產上損害”的一種的,即將“非財產上損害”限于自然人人格權益遭受侵害導致精神痛苦和肉體痛苦的情形,并依社會一般觀念稱之為“精神損害”。我國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規定了在精神損害賠償的主體范圍上以自然人為限,但在“精神損害”概念的外延上則修正了傳統的狹義說,認定自然人的精神損害包括積極的精神損害即精神痛苦和肉體痛苦,也包括消極的精神損害即知覺喪失與心神喪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法律顧問團成立的議程
2021-03-11廣東省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09合同無效是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2021-03-12什么是區塊鏈
2021-03-25贍養人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1-03-01主合同無效定金返還嗎
2021-02-02如何解讀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3-16在商場摔傷,商場不理怎么辦
2021-01-03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人的所有權是怎么樣的
2021-01-30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聘用協議書的區別
2021-01-10勞動調解組織有哪些,勞動調解協議有強制力嗎
2020-12-08實習期沒工資轉正要壓工資嗎
2021-03-23如何計算加班
2021-01-03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買保險花多少錢比較合適?
2020-12-25土地出讓金和出讓地價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5租的土地挖的魚塘被征收,補償款歸誰
2021-02-13拆遷補償能否按照遺囑進行分割
2021-02-01廠房拆遷補償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2-11征地拆遷補償暫行條例中關于征地程序和征地補償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