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遭遇網絡騷擾可以報警嗎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如果網絡騷擾已經干擾到你正常的生活,是可以報警求助的。
二、如何預防電話騷擾
1、不要把自己的號碼暴露在互聯網上,朋友圈轉發的不明鏈接,比如充話費、算命、中獎、流量免費領等,不要隨意用自己的手機號注冊,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2、隨著電商的發展,民眾網購的頻率增大,每次收到快遞時,很多人都直接把印有姓名及電話的物流袋直接扔掉,這也是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的一種方式。所以收到的包裹單一定要把個人信息涂抹掉再丟棄。
3、賣掉舊手機時一般情況下會選擇格式化手機,但其實刪除的數據通過一些技術是可以復原的。所以在賣掉舊手機前,要使用專用軟件清除手機數據。
4、手機設置白名單,在白名單中的用戶(電話)會優先通過,而不在名單內的電話號碼會被屏蔽掉,安全性和快捷性都大大提高。
5、如今冒充公檢法機關人員進行詐騙的電話屢見不鮮,通常犯罪分子會模仿官方人員口吻,再輔以繪聲繪色的背景聲音。面對這些“官方”人員不要輕信,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以免造成財產損失。
三、如何預防個人資料泄露
1、網絡購物要謹防釣魚網站
通過網絡購買商品時,要仔細驗看登錄的網址,不要輕易接收和安裝不明軟件,要慎重填寫銀行賬戶和密碼,謹防釣魚網站,防止個人信息泄露造成經濟損失。
提醒:在登錄購物網站時要核實網站的域名是否正確,審慎點擊商家從即時通訊工具上發送的支付鏈接,以防是釣魚網站。
2、妥善處置快遞單、車票、購物小票等包含個人信息的單據
快遞單含有網購者的姓名、電話、住址,車票、機票上印有購票者姓名、身份證號,購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銀行卡號、消費記錄等信息。不經意扔掉,可能會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提醒:對于已經廢棄的包含個人信息的資料,一定要妥善處理好。
3、身份證復印件上要寫明用途
銀行、移動或聯通營業廳、各類考試報名、參加網校學習班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你的身份證復印件,甚至一些打字店、復印店利用便利,會將暫存在復印機硬件的客戶信息資料存檔留底。
提醒:在提供身份證復印件時,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區域注明“本復印件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無效”和日期。復印完成后要清除復印機緩存。
4、簡歷只提供必要信息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上投簡歷的方式找工作,而簡歷中的個人信息一應俱全,有些公司在面試的時候會要求你填寫一份所謂的“個人信息表”,上面要你的家庭關系說明、父母名字、個人電話住址、畢業學校(詳細到小學)、證明人(甚至還有學校證明人)、甚至身份證號。
提醒:一般情況下,簡歷中不要過于詳細填寫本人具體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等。
5、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個人信息
通過微博、QQ空間、貼吧、論壇和熟人互動時,有時會不自覺地說出或者標注對方姓名、職務、工作單位等真實信息。這些信息有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多網上偽裝身份實施的詐騙,都是利用了這些地方泄露的信息。
提醒:在微博、QQ空間、貼吧、論壇等社交網絡要盡可能避免透露或標注真實身份信息。
6、慎在微信中曬照片
有些家長在朋友圈曬的孩子照片包含孩子姓名、就讀學校、所住小區,有些人喜歡曬火車票、登機牌,卻忘了將姓名、身份證號、二維碼等進行模糊處理,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個人信息泄露行為。此外,微信中“附近的人”這個設置,也經常被利用來看到他人的照片。
提醒:曬照片時,一定要謹慎,不曬包含個人信息的照片,要通過設置分組來分享照片。
7、慎重參加網上調查活動
上網時經常會碰到各種網絡“調查問卷”、購物抽獎活動或者申請免費郵寄資料、申請會員卡等活動,一般要求填寫詳細聯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
提醒:參與此類活動前,要選擇信譽可靠的網站認真核驗對方的真實情況,不要貿然填寫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8、免費WiFi易泄露隱私
在智能手機的網絡設置中選擇了WiFi(無線網絡)自動連接功能,就會自動連接公共場所WiFi。但是,WiFi安全防護功能比較薄弱,黑客只需憑借一些簡單設備,就可盜取WiFi上任何用戶名和密碼。
如果讀者有涉及到法律的問題需要援助的,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咨詢,我們有專業的律師團隊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如何處理
2020-12-11《公司法》對股東直接訴訟有何規定
2021-02-09專利法對專利權人做了哪些限制
2020-12-11票據丟失申請公示催告程序
2021-01-17侵權行為與無因管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0父母離婚,子女需要給付贍養費嗎
2021-01-09未成年精神病人監護人只能是其近親屬嗎
2021-03-07要約與要約邀請有哪些區別
2021-02-02未成年打賞主播可以報警嗎
2021-01-14二審上訴變更訴訟請求的處理及風險
2021-01-09試用期的時間是多久
2021-03-03辭退福利算工資嗎
2021-01-12用人單位提前辦理離職手續是違法解雇嗎
2020-12-31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保險業內涉及非法集資的應該怎樣處理
2020-12-10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3-26再保險公司
2021-01-15關于土地流轉政策
2021-01-10購二手房改房拆遷利益有嗎
2021-01-16同住人有權得到公租房拆遷補償款嗎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