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結果犯有沒有犯罪中止會被判處刑事責任嗎?
結果犯有沒有犯罪中止會被判處刑事責任,《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根據本款規定,對中止犯的處罰是:沒有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免除處罰;對已經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減輕處罰。
二、犯罪未遂與犯罪中止的區別
(一)已經著手實行犯罪
實施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種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所謂著手,就是開始實行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一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犯罪構成要 件的行為是由刑法分則規定的,因此確定某種行為是否屬于某一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應當以刑法分則為依據。但由于刑法的規定只是抽象的、原則的,因而在確定 某種行為是否屬于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時,還必須結合各個具體案件的不同特點來考慮。例如,持刀殺人、當行為人未看到被害人以前,很難說已著手實行殺人,投 毒殺人,就不需要親眼看見被害人,只要開始將毒藥放入被害人的食物時,就是著手實行殺人。盡管如此,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還是可以概括出如下特點:
1、開始侵害犯罪客體;
2、行為本身能夠造成危害結果的發生,如果沒有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出現,而讓它無阻礙地發展下去,該種犯罪就會完成。
(二)犯罪未得逞
(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所以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即違背犯罪分子本意,使其客觀上不能完成或主觀上感到不能完成犯罪的原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主要有:
1、行為人本身以外的實際障礙,如被害人的反抗、第三人的阻止、自然力的阻礙等。
2、行為人本身缺乏完成犯罪的能力,如體力不濟、經驗不足等。
3、行為人對客觀事實的認識錯誤。如果認為危害結果已經發生而離開現場,實際上危害結果并未發生等。
故意傷害罪、拐賣罪等都是結果犯,此類罪名依舊會出現犯罪中止的情形,相比較于同種類型案件的既遂罪犯,此時會由于主觀原因中止犯罪而減輕處罰。司法機關在審理案件時,一般是通過分析是否主動放棄犯罪來判斷是否為犯罪中止的。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如何規定
2021-01-03注冊外貿公司的經營范圍
2021-01-22定金是合同額度的多少
2021-03-12有營業執照無食品流通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05公民侵犯個人隱私怎么處理
2021-03-05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勞務外包用工單位要繳哪些稅
2021-03-09意外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保險合同生效后十日內可以取消嗎
2021-01-18平安保險人傷理賠手續流程和車險理賠流程
2020-12-04校車肇事損失保險公司拒賠無理
2021-02-25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北京可以注冊保險代理公司嗎
2021-02-07交通事故有人傷交警協商處理保險公司人需要到場嗎
2021-03-26保險不能理賠可以起訴保險公司嗎
2020-11-11保險利益原則是什么
2021-01-29土地轉讓的流程和所需材料是什么
2021-02-04土地轉讓合同效力的認定方法是什么
2020-12-07土地出讓合同里可以自由約定的條款都有哪些
2020-12-18賓館拆遷斷水斷電影響了生意,怎么維權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