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犯罪未遂要不要判刑?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犯罪未遂要判刑,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首先,犯罪未遂應當負刑事責任。其次,由于刑法規定的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此要確定對于犯罪未遂是否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第三,在確定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況下,要進一步確定是從輕處罰還是減輕處罰。
一般情況下,犯罪未遂會根據所犯的罪進行處罰,由于犯罪未遂的情節還是比較危險的,所以還是需要進行處罰的,在判刑的時候還要看犯罪進行到了哪個階段,再進行處罰。
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是犯罪未遂的特征與處罰原則。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個構成要件或特征也是與故意犯罪的其他停止形態相區分的標志:
第一,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這與犯罪預備相區別;
第二,犯罪未完成(未得逞)而停止下來,這與犯罪既遂相區別;
第三,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態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導致的,這與犯罪中止相區別。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都是意志以外的因素導致的犯罪未能得逞,是否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區分的關鍵點。
所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已經開始實施刑法分則具體犯罪構成要件中的犯罪行為,如《刑法》第236條強奸罪的著手實施行為就是對被害婦女實施暴力、威脅等手段,以達到強行奸淫的目的。可以這樣認為,犯罪預備行為是為分則具體犯罪構成行為的實行和犯罪的完成創造便利條件,為其實現創造可能性;而犯罪實施行為則是要直接完成犯罪,變預備階段實行和完成犯罪的現實可能性為直接的現實性。
從時空階段上看,犯罪預備只存在于預備階段,犯罪未遂只存在于實行階段,而犯罪中止則既可以存在于預備階段,也可以存在于實行階段。
二、犯罪未遂的類型有兩種:
一是實行終了的未遂與未實行終了的未遂;
二是能犯未遂與不能犯未遂(其中,不能犯未遂又可分為工具不能犯未遂與對象不能犯未遂)。
前者以犯罪實施行為是否實行終了為標準,后者以行為的實行能否實際構成犯罪既遂為標準。
對于未遂犯的處罰原則問題,應當注意兩個方面:
一是以既遂犯的處罰為參照,
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員,他們都是抱著一種僥幸的心理認為自己實施了犯罪行為,第一有可能不被查到,第二即使被查到自己的犯罪行為,如果沒有未遂的話,也有可能是不被被判處刑罰的,但是這樣的一種認識是完全錯誤的。
特情犯罪未遂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對于犯罪未遂是否追究刑事責任?
跟蹤是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終結執行后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0-11-08賣假貨會判刑嗎,賣假貨的法律責任
2020-11-15不安抗辯權什么時候行使
2021-01-16如何中止對方探望孩子
2020-11-10老人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9滿足什么條件才會注冊倉單
2021-02-02五險一金糾紛的處理規則是什么
2021-03-07學歷造假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1-24哪些情況不能簽終止協議
2021-02-06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勞務關系是否使用侵權責任法
2020-11-20老板不批試用期離職怎么辦
2021-03-17勞務外包工作中,勞動者受傷該由誰負責
2021-02-05城鄉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我國現有的幾種住房保險形式具體有哪些
2020-12-13保險合同的效力會出現哪些情形
2021-03-13撞死人車有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2-03存款保險費率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3-08第三者強制責任險賠償的歸責有哪些原則
2020-11-26兼業保險代理人必須符合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