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承擔法律責任嗎?
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因過失原因造成社會危害結果的發生,并且法律有規定的,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可能會被法院判處有罪。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2、過失犯罪行為本身是錯誤行為,即屬于不適當的、應當受到譴責的行為。
3、一般情況下,過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時刑法才將其規定為犯罪,行為人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是表現在主觀意志上,而是體現在客觀效果上。
三、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主觀方面明顯不同。
2、結果在定罪時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從處罰方面看,過失犯罪的法定刑明顯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A.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B. 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C.刑法對過失犯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根據行為人本來應該也能夠正確地認識一定的行為與危害社會的結果之間的聯系,進而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為,避免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但他卻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極不負責的態度,從而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因此,國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過失犯罪的行為人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態度支配之下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綜合上面所說的,過失犯罪也是屬于犯罪的一種,而且過失犯罪一般會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進行判決,只要造成了他人的傷害,就會承擔刑事的責任,所以,執法人員在處理案件的時候都是有法律條款的,如果不承擔,也會對受害者進行賠償。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什么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山東元康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畢業于山東大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是國家司法部注冊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至今已有10余年的法學理論研究與法律實踐工作經驗。 自從事法律工作以來,一直注重研究人身傷害(交通事故)、勞動工傷、債權債務(民間借貸)、婚姻繼承、合同糾紛、公司法務、刑事辯護等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在為當事人辦理案件的過程中,為當事人爭取到了最大的合法權益,得到了當事人很好的評價,并且憑借為當事人辦案的良好口碑 ,得到了當事人的推薦,為更多需要法律幫助的人解決了諸多法律難處。 執業信條:誠實信用、盡職盡責、追求實效!
強拆是合法的還是違法的
2020-12-05二級傷殘標準
2021-02-15直系親屬贈予房屋要交契稅嗎
2020-12-10離婚財產分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證券監督管理條例具體有哪些
2020-12-15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05對方未履行合同如何處理
2021-03-02學生自然生病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7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2-06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什么
2020-11-15離職工傷員工的后續治療費誰付
2021-03-22勞動爭議業務提成算工資嗎
2021-03-21離婚后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2-20保險案件中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司法實踐問題
2021-02-01旅游購買保險要注意什么
2021-03-26責任書出來后保險多久理賠
2021-02-08土地承包合同中委托人范圍是什么
2021-02-26土地轉讓和出租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01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
2021-02-20主張拆遷補償利益有時效要求嗎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