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法規定,自首必須同時具備“自動投案”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兩項要件。
關于“自動投案”的規定,根據最高法《解釋》和《具體意見》的規定,共有12種情況可認定為“自動投案”。具體如下:
(1)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單位、城鄉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
(2)犯罪嫌疑人因病、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為投案,或者先以信電投案的;
(3)罪行未被司法機關發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
(4)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的;
(5)經查實確已準備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
(6)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親友規勸、陪同投案的;
(7)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后,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
(8)犯罪后主動報案,雖未表明自己是作案人,但沒有逃離現場,在司法機關詢問時交代自己罪行的;
(9)明知他人報案而在現場等待,抓捕時無拒捕行為,供認犯罪事實的;
(10)在司法機關未確定犯罪嫌疑人,尚在一般性排查詢問時主動交代自己罪行的;
(11)因特定違法行為被采取勞動教養、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強制隔離戒毒等行政、司法強制措施期間,主動向執行機關交代尚未被掌握的犯罪行為的;
(12)其他符合立法本意,應當視為自動投案的情形。
此外,對交通肇事后保護現場、搶救傷者,并向公安機關報告的,也應當認定為“自動投案”。
以上表明最高法對自首中的“自動投案”采取寬松的態度。只要能體現犯罪嫌疑人投案的主動性和自愿性的,即可認定為“自動投案”。
關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規定。首先,犯罪嫌疑人必須如實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需要說明的是最高法的司法解釋認為并不要求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其全部犯罪事實。但是,犯罪嫌疑人必須如實交待其姓名、年齡、職業、住址、前科等情況,若因其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等情況而影響定罪量刑的,將不被認定為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其次,在犯數罪的情況下應區分“同種數罪”和“不同種數罪”具體認定。《解釋》第2條規定確立了“余罪自首”制度。根據該條規定:“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的,以自首論。”可見“余罪自首”制度僅適用于“不同種數罪”的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行政處罰管轄原則
2021-01-23哪些情形禁止結婚,干涉結婚違法嗎
2020-11-19贍養父母有標準嗎,具體標準是什么
2020-11-23交通事故導致舊病發作怎么賠償
2021-01-12辭退書怎么寫
2020-11-19哪些原因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1-03-18也談無證駕駛造成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1-01保險公司需要重新理賠嗎
2020-11-16離婚給孩子交的保險能分割嗎
2021-03-25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有哪些
2020-11-24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9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概念
2021-03-24修改建設工程承包合同標準文本的通用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20土地承包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解除
2020-12-16離婚后,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將會被如何處理
2021-03-17未按土地出讓合同時間竣工怎么處理
2021-02-03二手土地轉讓稅費怎么算
2020-11-12政府強行霸占土地怎么辦
2020-12-03公司拆遷補償事項
2021-02-07違建房屋,拆遷時怎么做,才盡可能的有補償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