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信息的傳播加快,各種不良信息到處擴散,社會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犯罪現象,那么未成年人犯罪后是否減輕處罰,減輕處罰的情形又有哪些?下面,律霸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一、減輕刑事責任情形
我國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可見,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是減輕刑事責任能力年齡階段。這是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法定情節,表明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刑事政策精神。我國刑法第17條第4款規定:“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這里的收容教養是對不負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種保安處分措施。
二、不負刑事責任情形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不滿十四周歲是無責任能力年齡階段。因此,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法益侵害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
三、相對負刑事責任情形
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四、完全負刑事責任情形
我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可見,年滿16周歲,是有完全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
未成年人案件的立案在材料來源、立案條件以及立案程序方面與成年人案件立案程序是相同的。但與成年人案件立案程序相比,未成年人立案程序還具有一些不同之處。
青少年犯罪立案標準知識拓展:
未成年人案件與成年人案件在立案程序上最明顯的區別是立案的對象不同。由于未成年案件將采取不同普通案件的處理程序,所以在立案時,對立案對象年齡的審查就顯得非常重要。由于未成年人自身生理、心理的特點,使其極可能成為教唆的對象。在立案時,要查證未成年是否系教唆犯罪。
同時,為貫徹教育、挽救方針,要擴大審查的范圍,除應查明立案的事實條件和法律條件外,對認定案情有意義的材料,都要盡量予以查證。對案件材料審查后,對符合立案條件的,予以立案。對不符合立案條件,情節輕微,危害不大,不構成犯罪或者不需要處以刑事罰的,可以案件材料轉交有關部門審查處理。
由于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心理和生理都處于成長階段,因此在案件查證過程中要仔細。那么未成年人的犯罪年齡應該如何認定呢?如果您還想要了解未成年犯罪的相關內容,請登錄律霸官方網站進行咨詢,我們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詳細解答。
未成年人犯罪年齡如何認定?
處理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哪些原則?
未成年人犯罪有哪些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索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8經濟糾紛律師費用誰出
2021-02-04二維碼有專利嗎
2020-12-14著作權重復轉讓著作權歸誰
2021-01-13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怎樣寫
2020-11-08宣傳單是否屬于要約邀請
2020-11-27不可抗力發生時索賠的處理原則
2021-01-18買私人地皮蓋房子,拆遷能否得到賠償
2021-01-03購房新政策二套房契稅相關規定
2021-02-21勞動合同到期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怎么做
2021-03-02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干15天辭職有工資嗎
2020-11-12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1-01-21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多少
2021-03-17汽車自燃房子火災怎么賠償
2021-01-23醉駕發生車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老人還能買保險嗎,該回避什么險種,適合什么險種及有什么投保竅門
2020-11-17特殊家財險的一個經典案例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