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庭公開宣判的條件是什么?
1、案件事實清楚。案件事實清楚是裁判案件的基本條件,只有事實清楚,才能正確適用法律,公正作出裁判,事實不清,不能硬行判決。
2、必須在法庭進行宣判。如果到當事人住所進行宣判,不能視為當庭宣判。
3、必須在庭審調查后當日宣判,如隔日則為定期宣判。
4、宣判前的庭審辯論必須有新的實質性內容。如只為所示當庭宣判率,而刻意進行空洞的調查、辯論后宣判,則非真正意義上的當庭宣判。
二、原則
1、先審后判的原則
合議庭、獨任審判員適用當庭宣判的方式,應依照民事訴論程序審理案件,充分發揮庭審功能,把庭審作為審判活動的中心環節,保障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確實通過公開開庭調查、舉證、質證、認證、辯論等一系列庭審活動,查明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事實理由、訴訟證據、是非責任、適用法律的依據等,然后全面客觀地進行評議,依法當庭作出判決。因此,只有堅持先審后判,才能有效防止先查后審、先判后審、先入為主的庭審走過場的做法,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只有堅持先審后判的原則,才能進一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樹立法院執法公正的形象 。
2、一案一判的原則
民事判決是人民法院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后,根據已查明的事實,依照有關法律,就當事人之間訟爭的權利義務關系年作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決定,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的表現,它體現了國家的意志性和權威性。民事判決一經宣告 ,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但實際審判工作中,有的審判人員由于不具備當庭判斷是非和綜合歸納判決內容的能力,當庭宣判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法律的依據、判決結果等內容缺乏完整性和準確性,事后發現有誤,便在送發當事人的判決書上補充或者更改當庭宣判的內容,事實上形成一案二判,違反法律原則,有損審判權的嚴肅性和法律的尊嚴。
因此,當庭宣判應遵循一案一判的原則,宣判的內容應與法定期限內發送給當事人的判決書內容相一致。若發現當庭宣判有誤,不得擅自改變判決書內容,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3條之規定將修改意見報二審法院或按審判監督程序進行處理,從而體現法院執法的嚴肅性。
在法院進行審判案件時會根據當庭提交的證據以及訴訟的材料來做出判決結果的,如果案件的事實足夠清楚時也是會將審判結果當庭宣布的,如果案件是涉及國家政府的信息或者公民隱私的情況時,也是不會進行公開審理宣判的,這樣也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方面。
刑事拘留后被批捕大概多長時間會到法院進行宣判
拘役緩刑會當庭宣判嗎?
當庭認罪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融資租賃設備能否再抵押擔保
2020-11-17欠條、借條和收條的法律效力
2020-11-08協議離婚,如何要回我的買車資格
2021-01-30欺詐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3-25購房新政策二套房契稅相關規定
2021-02-21與原公司未解除勞動合同能與新公司簽合同嗎
2021-02-12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1-01-29強制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1-01-26壽險索賠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6合同中怎樣的免責條款是無效的
2020-12-03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飛機延誤后起飛前還可以購買航班延誤險嗎
2021-01-15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1-29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
2021-02-23保險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
2020-11-30商業養老保險真的能夠養老嗎
2021-03-13保險公司不按條款賠付怎么處理
2021-02-09保險公司對牙齒的賠償標準規定
2021-03-03財產保險公司拒賠發生在什么情況下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