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的訴訟過程中如果發現了司法人員和其中一方當事人有關聯的話就會直接影響到案件的最后客觀性,國家為了讓司法問題不會出現嚴重的公正偏差就設置了回避的制度,但是回避制度里應該讓更高等級的人做出決定。那么,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由誰做出?
一、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由誰做出?
審判長、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決定。前提:院長沒有為本案的審判人員。
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一條 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的規定也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回避的程序
1、回避的提出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的規定,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應當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回避。又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91條的規定,二審人民法院發現一審人民法院的審理有違反回避制度的,應當裁定撤消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2、回避的審查決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0條和第31條的規定,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的回避,應當由法院院長審查和決定。
3、回避的效力
根據《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8條的規定,如果對回避決定不服,可以當庭申請復議一次。如果沒有當庭申請復議,回避決定就會發生效力。
綜上所述,訴訟中的當事人有關系的直接申請就能讓法官做出相應的回避決定,但是如果是審判長即法官在某個案件的審判中如果有和當事人存在法律限制的某種關系的話,就需要讓更高級的院長來做出決定。
在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回避主體包括什么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哪些情況應當回避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侵權中的“反向假冒”的法律規制
2020-12-26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
2020-11-08部隊士官多大可以結婚
2021-01-12非上市公司收購股權轉讓要繳稅嗎
2021-01-12管理系統軟件知識產權如何界定
2021-01-22有房貸的房子能進行反擔保嗎
2021-01-15自書遺囑的有效條件
2021-03-10闖紅燈身亡事故如何定責
2021-03-19二手汽車過戶流程是什么
2020-11-27勞動關系轉移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5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用人單位在節日當天要求加班怎么算工資
2021-03-09勞動爭議案件辦案指南
2020-11-16煤火費勞動仲裁可追溯幾年
2021-02-11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規定是什么
2021-01-31保險合同糾紛探析
2021-01-06農村失地保險一次性交付需要多少錢
2021-03-03“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大理洱源發生地震,地震保險是否可理賠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