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糾紛與合同詐騙怎么界別
1.看行為人有無履約能力。
履約能力指合同的當事人有按合同的規定履行合同義務的能力。如果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根本不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只有部分履行合同的能力,卻與一方或數方簽訂大大超過自己履約能力的合同,那么行為人簽訂合同的主觀目的往往是為了騙取對方財物。而合同糾紛的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一般都具有履約能力,即使在履約能力上有某種程度的欺詐,也是以具有大部分履約能力為前提條件的,只是對其履約能力有一些夸張而已。
判斷行為人有無履約能力,不能僅看簽約時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客觀實際條件。有時行為人在簽約時不具有履行合同的條件,但在期內有一定的生產能力和經營收入,或者第三者提供幫助,能找到確實可靠的貨源或資源,同樣應認為具有履約能力。但是,這些因素必須是確實可靠的,而不是一種動搖不定的虛假的可能性。讓我們看一個騙取預付款的合同詐騙罪案例:被告人韓某1984年12月底,受開發總公司經理王某的委托,為該公司辦理業務,被告人韓某明知該公司?根本沒有鋼材卻對某市企業公司業務員張某謊稱可以為其提供鋼材,并與張簽訂了1份200噸鋼筋的供貨合同,騙取該企業公司預付貨款人民幣20萬元,從中提?出現金1.5萬元,據為已有4。這個案例中的謊稱許諾就是一種動搖不定的虛假的可能性。
2.看行為人有無履約行為。
合同雙方都是通過履行各自的義務,去行使各自的權利,以實現各自的經濟目的。如果不履行自己的義務,而只想行使自己的權利,從而獲得某種利益,那么這種利益的獲得就是不正當的。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就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行為人利用欺騙手段騙取對方信任簽訂合同后,他的精力就用在怎么樣把合同、預付款或合同標的物騙到手,一般不去為履行合同作努力,即使有一些履行合同的行為,也不過是為了掩人耳目,決不是誠心誠意地按合同規定完全徹底地履行合同,履行一小部分合同的目的是為騙更大的錢財作掩護。而合同糾紛的當事人在簽訂合同后,一般都是積極認真地去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即使在簽訂合同時有某種程度的夸大其履約能力的欺詐行為,但在合同簽訂后,往往是想方設法,盡各種努力去履行所簽合同。即使作了種種努力仍不能履行合同,這也不是行為人的本意,行為人是想通過履行合同來達到一定的經濟目的,決不是想非法占有對方財物。
綜合上面的介紹,合同糾紛與合同詐騙的界別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夫妻雙方如何約定財產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新婚姻法新規定一女可以嫁倆男嗎
2021-03-12產假必須保留原崗位嗎
2021-01-26網絡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1-24勞動監察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19事故賠償如何認定
2020-12-11遭遇家暴該如何報警
2021-03-11拆遷安置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猝死是否在意外險賠償范圍內
2021-02-12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貨物運輸途中滅失,代辦托運人需要賠償嗎
2021-01-03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投保前最關心的有哪些事
2021-03-26出境旅游保險種類有什么
2020-11-16蘇州一保險合同格式條款被判無效
2021-03-09保險合同是否成立或生效的依據是什么
2020-11-13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2-22簽訂保險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8就《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問答涉及哪些法律規定
2020-11-22保險經紀機構監管規定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