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未遂罪都是比較嚴重的刑事犯罪,但要論暴力程度,故意傷害罪的暴力程度是遠不及故意殺人未遂罪的。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所謂故意傷害罪,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guī)定,是指故意的非法損害他人健康的行為。
所謂故意殺人(未遂)罪,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由于行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為。
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罪雖然在行為結果、犯罪主體、罪過形式方面相同,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容易混淆,二者主要的區(qū)別是:
(一)侵害的客體不同
故意傷害罪。侵害的客體是他人的健康。因此,傷害自己的健康,一般不認為是犯罪。所謂侵害他人的健康,就是對人體組織完整性的破壞或對人體器官正常機能的破壞,但是,只有給他人造成肉體上的暫時的痛苦或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不能認為是侵害他人健康;而故意殺人(未遂)罪所侵害的客體則是他人的生命權利。
(二)犯罪的目的不同
故意傷害罪,行為人只想傷害他人使其健康受到損害,并沒有剝奪他人生命的目的。對被害人的死亡,屬于過失;而故意殺人(未遂)罪,行為人主觀心理狀態(tài)和殺人既遂是一致的,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會剝奪他人的生命,并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殺人未遂,即死亡的結果所以沒有發(fā)生并不是由于行為人主觀上故意的內容的改變,只不過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某種原因沒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
因此,區(qū)別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未遂)罪,不能單純地看行為結果。如果行為人主觀心理是追求他人死亡的目的,雖然沒有發(fā)生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也不能認為是故意傷害罪,而應認定為故意殺人(未遂)罪。
(三)構成犯罪的條件不同
故意傷害未遂不為罪;而故意殺人未遂構成犯罪。即構成故意殺人(未遂)罪。
故意殺人未遂的判決時,不應根據案件的結果進行判決,還應結合犯罪人員的犯罪動機和犯罪主觀行為進行判決。案件在判決時都應結合案件的犯罪結果和犯罪行為,對違法人員進行審理和判決,保護公民的人身合法權益。
故意殺人未遂判幾年
如何區(qū)分故意殺人未遂與故意傷害?
如何判定構成故意殺人未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法定解除情形需要提交辭職報告嗎
2021-01-25誹謗他人偷盜怎么判罰
2020-12-10林地耕地征收土地時如何認定
2021-02-12行政處罰案件多長時間應當立案
2020-12-09訂婚當天互換禮物屬于彩禮嗎
2020-11-13前夫未經授權代簽房屋租賃合同有沒有效
2021-03-03非法同居有罪嗎
2021-01-07主合同無效定金返還嗎
2021-02-02吃霸王餐怎么處罰
2020-12-02單位是否有權收回員工集資房
2020-11-30離婚案件中申請查封、凍結、保全夫妻共同財產要不要提供擔保
2021-03-22保姆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5房產以贈與的方式給家人如何繳稅
2020-11-27房產無償贈與孫女收稅嗎
2021-01-19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因丈夫婚外戀訴離婚,妻子能否請求損害賠償
2021-02-11不帶薪年休假屬于勞動糾紛嗎
2020-12-17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保險合同生效程序
2021-02-25論保險合同的有效訂立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