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殺人罪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
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緊急避險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案例極少,通常要避險+立功才可能會不構成犯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的區別
(1)認識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兩種情況,間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種情形;
(2)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明顯不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結果發生或明知道必然發生的情況下放任結果發生。
(3)特定危害結果發生與否,對兩種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為定罪的意義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觀惡性大于間接故意。?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奸情、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故意殺人罪首先是出于故意的行為,而且目的是殺死對方。在期間所采用的手段是比較惡劣的,故意殺人這種情況并不全是判除死刑,這個需要根據作案的手法來確定。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著作權登記查詢流程
2021-02-18擔保協議被擔保人的姓名寫錯了生效嗎
2020-12-11醫療事故灌腸灌漏了賠多少錢
2021-01-26勞動關系的特征有哪些
2020-12-29無期徒刑關在什么地方
2020-11-17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如何進行個人帳戶的轉移
2020-12-20違反醫療服務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2單方面離職扣錢合法嗎
2020-11-13一房多賣構成犯罪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2勞動確認無效判決能否恢復勞動關系
2021-02-03同一時間段能否成立不同勞動關系
2021-01-17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員工是否可行
2021-02-02降低損失的退保技巧有哪些
2020-12-22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0-11-20貨車超重出事故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保險代位追償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3-21保險欺詐全方位解析
2020-12-30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什么
2020-12-17土地出讓金是稅還是費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