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這14種情形可申請國家賠償
誰能申請賠償?7種決定不起訴情形
根據國家賠償法第十七條規定,公民申請賠償應當以“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判決宣告無罪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為前提。
最高法院賠償委員介紹,在調研和就該《解釋》召開的多次座談會上,全國各地與會代表和專家都反映,刑事訴訟過程中久拖未果的案件在各地普遍存在,亟須對“終止追究刑事責任”的內涵與外延進行明確,對公民申請刑事賠償的程序性權利予以保障。
據此,《解釋》將七種特殊情形認定為刑事賠償中的“終止追究刑事責任”。
“上述規定不僅對權利進行了保障,避免‘救濟無門’,而且較好地解決了刑事訴訟程序與刑事賠償程序的銜接問題,能有效地規范刑事訴訟中公權力的使用,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疑罪從掛’侵犯權利的情形。”xxx說。
可申請賠償的7種決定不起訴情形
一是辦案機關決定對賠償請求人終止偵查的;
二是解除撤銷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措施后,辦案機關超過一年未移送起訴、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撤銷案件的;
三是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法定期限屆滿后,辦案機關超過一年未移送起訴、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撤銷案件的;
四是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超過三十日未作出不起訴決定的;
五是人民法院決定按撤訴處理后超過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未作出不起訴決定的;
六是人民法院準許刑事自訴案件自訴人撤訴的;
七是人民法院決定對刑事自訴案件按撤訴處理的。
7種侵犯財產權情形
《解釋》還明確侵犯財產權的刑事賠償審查范圍。
據了解,在此前的司法實踐中,對于兩種情形存在較大爭議:第一是在沒有撤銷案件、不起訴或判決無罪的情況下,哪些情形可以進入國家賠償程序納入國家賠償法規定的侵犯財產權的審查范圍;第二是法院作出生效有罪裁決后,對裁決沒有處理的財產,刑事賠償程序中是否有權對相應涉財行為進行審查并作出賠償決定。
根據2012年修正的刑事訴訟法,《解釋》將七種侵犯財產權的情形納入刑事賠償審查范圍,保證了財產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進入國家賠償程序并依法取得國家賠償。
以上就是可以申請國家賠償的14種情況,這14種情況主要是7種決定不起訴的情況和七種侵犯了財產權的情形。如果您符合申請國家賠償的情形,那么最好在法定的時限內,盡快向有關部門進行申請,否則過了時效就無法申請國家賠償了。
冤假錯案如何申請國家賠償?
房子遭強拆國家賠償申請書注意事項
國家賠償訴訟判決書中的行政賠償判決書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標準
2020-11-10什么叫國家賠償
2021-01-112020最新破產債權申報有哪些規則
2020-12-07同居子女撫養協議樣本
2021-03-17老人能要以前的贍養費嗎
2020-11-15工亡賠償的勞動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1-02-18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的民事責任是自己承擔嗎
2021-01-31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哪些項目不屬于工資構成部分
2020-12-25勞動監督與監督檢查的區別是什么,勞動監察大隊的職責有哪些
2021-02-27公司倒閉派遣制制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07單位口頭通知調崗不降薪,勞動者是否可以去新崗位報到呢
2021-02-02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程序有哪些
2021-02-03勞動報酬糾紛是否要仲裁后訴訟
2020-12-12出口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3交通事故之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保險合同各條款的變更和更正
2021-01-24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法有什么規定
2020-12-22哪些情況下不能保險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