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政處罰法》三十二條的內容是什么?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采納。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二、《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三條 違法事實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第三十四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并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對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十六條 除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可以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外,行政機關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的,必須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必要時,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
第三十七條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并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并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制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行政處罰法中明確規定了各種行政違法行為的處理情況,相關情況是在沒有達到立案標準的情況下進行的處罰處理,在司法實踐中,如果涉及到達到立案標準的,那么還需要追究相關刑事責任,具體情況結合實際而定。
行政處罰法實施細則包括哪些
行政處罰法院強制執行期限有多久?
稅務行政處罰法全文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酒后襲警罪會加重量刑嗎
2021-02-09丈夫因無性婚姻鬧離婚 起訴能否判離
2021-01-05申請強制執行能否同時申請將對方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2020-12-06雇傭關系有責任比例嗎
2020-11-25在兒童樂園玩耍腳骨頭摔斷了,兒童樂園要負責任嗎
2021-02-01詳解以他人名義購房存在什么風險
2020-12-08房產無償贈與弟弟需要交什么稅
2020-12-06房地產評估的原則
2020-11-30勞動關系解除后用人單位須在15日內辦理檔案轉移手續
2021-02-282.5天彈性假怎么休,加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2如何確定公司在外地注冊的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08航空意外險可以買幾份
2020-12-01航空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13佛山市某宗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7公眾責任險缺失 誰來為商家“保險”?
2020-12-02合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1-02-24保險條款是否是“霸王條款”
2020-12-24我國保險法上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3-21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
2021-01-29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護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