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樣才能算是交通肇事逃逸?
在理論上,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標準是有離開現場的客觀行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觀目的。實踐中,交通事故當事人在事故發生后,為了逃避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離開事故現場,沒有積極履行搶救傷者和財產、向交通管理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報告事故情況、在現場等候處理等交通法規所規定的義務,以此作為判斷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標準,可以將如下情形界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發生交通事故,行為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行為人有酒后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在報案后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的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后又返回的;
(3)行為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4)行為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系方式后離開醫院的;
(5)行為人接受調查期間逃匿的;
(6)行為人離開事故現場且不承認曾發生交通事故,但有證據證明應知道發生交通事故的。
對有以上肇事后逃逸行為的交通事故當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能夠主動到交管部門或其他公安部門投案并如實交待犯罪事實,且等待接受處理的,根據中國刑法的有關規定仍然可以認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二、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97修訂)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條: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并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當 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發生后,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情況來進行處理和認定,特別是交通事故發生后,因逃逸造成人員傷亡等情況的,還應當按照故意傷害的犯罪事實來進行處理和認定,具體情況下應當結合實際來認定,避免出現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
交通肇事逃逸賠償金額多少
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交通事故逃逸的責任劃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糾紛的案由如何認定
2021-01-16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婚前患病婚姻一定無效嗎
2021-02-16干涉老人婚姻,會不會導致犯罪
2020-11-11國外保護非婚同居女性權利的法律方法有哪些
2020-11-18冷暴力屬于校園欺凌嗎
2021-01-01債權擔保的方式
2021-02-20裝修合同工期延誤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1合同糾紛勝訴后不執行怎么辦
2021-03-23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3-05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有哪些職責
2020-11-10賣主去世房產怎么過戶
2020-12-04工傷事故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08如何終止勞動合同
2020-12-26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保險合同有什么客體要件
2021-02-19保險合同的中止是什么
2021-02-02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10免責條款不成立保險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