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法》(1995年1月1日生效):
1、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負傷;(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四)失業;(五)生育。勞動者死亡后,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準由法律、法規規定。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2、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3、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二、《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1994年12月3日勞動部發布)
1、第六條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三、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第35條:請長病假的職工在醫療期滿后,能從事原工作的,可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醫療期滿后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進行勞動能力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辦理因病或非因工負傷退休退職手續,享受相應的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并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
2、第59條: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
綜上所述,勞動者在非因工受傷期間仍可享受社會福利待遇,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知識。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還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服務,隨時為您提供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撤銷民政機關婚姻登記行為之后婚姻自始無效嗎
2021-01-04哪些種類的商標可以注冊
2020-11-13專利轉讓變更的流程規定是什么
2021-01-17車輛交通事故處理有什么流程
2021-01-27孕婦可以去監獄探監嗎
2021-02-01婚前隱瞞債務是騙婚嗎
2021-02-12單位不服勞動仲裁后向法院起訴,法院會受理嗎
2020-12-18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處理
2021-02-20交通事故誤工費怎么算
2021-01-08無故辭退怎么找勞動仲裁
2021-03-15工亡賠償金能否被強制執行
2020-12-19不贍養老人能正常分配撫恤金嗎
2021-01-23信用卡逾期的立案標準
2021-01-26設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營運資金額有限制嗎
2021-03-13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青州律師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1-02-24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房屋中介欺詐怎樣投訴
2021-03-05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勞動合同續簽申請書模板是什么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