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人犯罪怎么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聾啞人犯罪,應當和健全人一樣依照法律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予以正視,但從人道主義的精神出發,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并不等于必須或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而是根據行為人辨認、控制能力以及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對于那些手段殘忍、情節惡劣,危害后果特別嚴重的,也可以不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聾啞人的違法犯罪的主要特點:
1、作案手段簡單直接、目的明確。
聾啞人違法犯罪大多與其生理缺陷有關,甚至以此作為掩護手法。他們作案的目的主要是針對財物,另有一部分是由于缺乏社會道德觀念的正確引導而發生的侵犯公民人身的違法犯罪行為。由于社會群體對聾啞人違法犯罪缺乏防范,大多對其抱著同情的態度,使其容易得逞。聾啞人在錢財上,一般不大可能像健全人那樣侵占、受賄,他們圍繞錢物往往采取最直接、粗暴的偷盜、搶劫、搶奪方式。
2、團伙犯罪已經成為一大趨勢,情節惡劣。
聾啞人團伙違法犯罪作案頻率高且快,作案時分工明確。一些聾啞人團伙在實施搶劫、搶奪時,手段兇殘,社會危害性極大。
3、被他人引誘、教唆、操縱作案。
一些不法分子專門引誘、教唆、操縱聾啞人違法犯罪。聾啞人文化素質偏低,大多處于文盲狀態。他們當中有的僅能陳述自身及家庭情況,有的則由于愚昧無知,根本不能提供自身及家庭情況。特別是聾啞青少年,由于缺乏辨知能力,法律觀念淡薄,很容易受到社會不法分子的操縱、教唆,進而走向違法犯罪道路。
聾啞人不屬于無責任能力的人,他們沒有喪失辨別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但由于他們在生理上有缺陷,智力發展受到一定限制,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畢竟比健全人要差一些,從而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對客觀事物的了解,甚至作出錯誤的判斷,但如果以自己的生理缺陷而無視法律,嚴重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同樣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在律霸網上有許多專業的律師,你有任何問題可直接點擊在線咨詢系統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治安案件多久不予追究
2020-12-05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機構有哪些
2021-01-26有規定孩子三周歲內離婚歸媽媽嗎
2021-01-29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可以重新指定監護人嗎
2021-01-17公司可以用私人賬戶付公款嗎
2021-03-04法律允許兒子與父母斷絕關系嗎
2020-12-21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失效
2021-02-07伯父贈與房產給侄兒怎么交稅
2021-02-23單位不出具書面辭退證明,勞動者如何維權
2020-11-22試用期交押金合法嗎
2021-02-19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團體意外險條款內容有哪些
2020-11-23保險合同代理代理方需要承擔哪些法律義務
2020-11-18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公告內容要核準嗎
2020-11-10服兵役還有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保險合同中自動墊費條款的效力
2021-02-08快速理賠對方不去定損怎么辦
2021-03-17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能進行分割么
2021-01-27以舊城改造名義違法拆遷,如何維權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