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百年來一直在不斷地借鑒、移植西方的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也不例外。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逐步建立的行政訴訟制度、行政復議制度、國家賠償制度以及公務員制度等都不是我國的發明創造,而是在借鑒西方經驗基礎上建立的。因此,我們對行政主體制度的論述也應進行相應的中外之比較,并進而得出結論。
(一)西方國家行政主體制度的主要內容
從整體上說,西方國家的行政主體制度以行政分權為核心,是對行政利益多元化的認可及對個人在行政中主體地位的肯定,由特定的歷史、社會背景所決定,故各國行政主體制度的內容不盡相同。有的國家直接采用了行政主體的概念,如法國、德國、日本等;有的國家雖沒有直接使用行政主體的概念,如英國、美國等,但都普遍建立了以行政分權或行政自治為基礎的行政主體制度。這里只就特別具有代表性的國家作大致分述:
1、在法國,行政主體是一個法律概念。就法律意義而言,行政主體是實施行政職能的組織,即享有實施行政職務的權力,并負擔由于實施行政職務而產生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的主體。法國法律承認的三種行政主體為:首先,國家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其次,地方團體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地方性行政職務也具有決定權力,并負擔由此而產生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所以地方團體也是一個行政主體。這兩類行政主體都是以地域為基礎的行政主體,具有范圍廣泛的行政職能;在法國還有第三類行政主體:某一種行政職能的執行,因為要求一定的獨立性,法律把它從國家或地方團體的一般行政職能中分離出來,成立一個專門的行政機關實施這種公務,并負擔由此而產生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這個專門的行政機關因此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是一個以實施公務為目的而成立的公法人。法國法律稱這類具有獨立人格的公務機關為公共設施或公共機構,不少學者稱之為公務法人。公務法人是在以地域為基礎的國家和地方團體以外的另一種行政主體。
2、在德國,行政主體是指在行政法上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具有統治權并可設置機關以便行使職權、藉此實現行政任務的組織體。作為法律主體的行政主體概念的關鍵在于權利能力。要行政權力接受法律的調整和約束,不僅需要為“行政”設定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而且需要進一步明確承擔這些權利義務的主體。這一點在法理上是通過賦予特定行政組織以及權利能力從而使其成為行政法權利義務的歸屬主體來實現的。德國的行政主體種類有如下幾種:第一,國家。國家是原始行政主體。第二,具有權利能力的團體、公法設施和公法基金會。與作為原始行政主體的國家不同,它們在其組織、法律上雖是獨立的,但在其權利能力范圍之內才是行政主體,均受國家和國家法律的約束,并被置于國家的監督之下。第三,被授權人(或者被授權的組織)。在特定的、嚴格的條件下,國家可以放棄自行執行任務或者由公法組織執行行政任務,而授權私人在相應范圍之內行使主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提出管轄權異議的要求有哪些
2021-03-20民航行政機關行政賠償方式
2021-02-14婚約有法律效力嗎,怎么保護結婚自主權
2021-02-25婚姻自由受兒女贍養要挾怎么辦
2021-02-14收集婚外情離婚賠償證據的方式
2021-02-28失能老人怎么照顧贍養
2021-02-06傷殘等級鑒定的標準
2021-02-26交通事故訴訟的有效時限
2020-11-23離婚后房產未分割,拆遷后動遷安置房產權歸誰?
2021-02-02房屋抵押登記流程
2021-03-05在商場受傷怎么辦,都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31土地重復抵押違法嗎
2021-01-24房產贈與給侄兒要被上稅嗎
2021-02-15什么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1-01-07勞動法是如何規定變更工種的
2021-01-15國際鐵路聯運發生的貨損能直接起訴嗎
2021-01-19再審適用勞動糾紛嗎
2021-01-13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人身保險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6從本案談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規范和認定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