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起訴時效有幾年呢?行政訴訟起訴時效和行政訴訟起訴時限有什么區(qū)別呢?行政訴訟起訴時效怎么算的呢?請大家閱讀下面的文章了解!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guī)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訴訟時效和訴訟期限的區(qū)別
第一,從法律條文的表述來看,在民事訴訟中,訴訟時效是一個明確的法律制度,《民法通則》中第七章標題就是訴訟時效,在其他相關法律條文中也不鮮見“訴訟時效”這一法律概念,民事審判的裁判文書中可以直接適用這一法律制度。而翻開《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在任何一條法律條文中都沒有引入“訴訟時效”這一詞,只有“法定期限”(《行政訴訟法》第40條、司法解釋44條)、“起訴期限”(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41條、42條、43條)。由此可見,至少在行政訴訟立法方面暫未引入訴訟時效這一概念,部分律師甚至行政審判法官在法律文書中直接援引這一概念,實在有失考量。
第二,從制度設定的法理依據來看。民事訴訟時效體現了“法律不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這一原則,其直接體現是“保護被告免受有很久以前的事件引起的陳年舊賬般的權利主張的困擾。”而行政訴訟起訴期限的規(guī)定更多的是把目光集中在行政行為的確定力之上,其重要目的是提高行政機關執(zhí)法效率,維護行政管理秩序的穩(wěn)定。立法者設定起訴期限,兼顧了具體行政行為的公定力和對公民權利的保護,劃出一個確定的期間,讓當事人啟動改變或者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程序,如果沒有把握住這次機會,只有行政機關重新作出一個新的具體行政行為將它推翻才能更改。
第三,從制度產生的法律效果來看。訴訟時效的適用針對的是依附于實體權利(通常為債權)上的請求權,如果對方不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則毫無效力。它實際上指權利人于一定期限內不行使請求權即喪失請求法院保護其權利的權利(在學理上通常稱之為“勝訴權”)。而起訴期限從根本上來說,可以歸類到是行政訴訟原告起訴所必備的條件之中,超過期限的,法院不會受理,其權利基礎是訴權。至于之后起訴人希望救濟的權利是否能夠得到保護,還有待于人民法院進一步的審理。
第四,從人民法院的審查來看。對于訴訟時效,人民法院并不主動審查。即使立案時發(fā)現訴訟時效屆滿也一樣受理,甚至有些時候直到結案了也沒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那么法院就一直不審查。然而,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在立案審查的時候就要對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的時間進行審查,無正當理由超過起訴期限的,不予受理。對已經立案的行政案件起訴期限的審查更是行政審判開庭審理的首要任務,無論被告或第三人答辯與否,一經發(fā)現超過法定期限的,無論一審還是二審都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第五,從期限的計算來看,訴訟時效期限是可變期限,它可以通過權利人的行為(主張權利)中斷計算,也可以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中止時效。而起訴期限是不變的,即使已經采取了其他的救濟手段(如信訪),結果超過法定期限了,人民法院也應當不予受理。
綜上,行政訴訟中的起訴期限和訴訟時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只要明確了兩者的區(qū)別,在計算起訴期限時就不會錯誤套用民事訴訟時效的有關規(guī)定,極大的避免了現實中當事人不能及時行使訴權,合法行政權利得不到司法救濟的情況發(fā)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援助案子需要辯護證嗎
2021-01-02什么財產作為抵押物需要辦理抵押物登記
2021-03-05借條到期重寫怎么寫
2021-03-21販毒可以刑拘嗎
2021-02-20不動產權證和不動產權證書怎么過戶
2021-03-15“凈身出戶”的保證書效力如何
2020-12-31公示催告的適用條件
2020-11-13申請回避是指什么
2020-11-14肇事逃逸最多判幾年
2021-03-11商業(yè)銀行是否需要公布上一年度的經營業(yè)績
2021-02-09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勞務派遣用工是否有探親假
2020-11-14定期壽險該怎樣理解
2021-03-02造成損失,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的原因有哪些
2021-01-10保險理賠的方式有幾種
2021-02-05淺析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有關農用承包地制度
2021-02-06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保險船舶受損后怎樣索賠
2021-02-06責任無法認定如何理賠
2021-01-10車險購買有哪些誤區(qū)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