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的由來是這樣的:2009年7月24日上午9時52分,被告交警某大隊陳警官身著制服、佩帶袖標、警銜、警號執勤過程中,發現原告王某駕駛的二輪摩托車行駛異常,遂攔下檢查。陳警官向王某敬禮并表明自己是交警三大隊的民警后,要求王某出示駕駛證和行駛證。經檢查發現王某出示的駕駛證有效期6年,自2003年4月25日至2009年4月24日到期。陳警官遂告知王某駕駛證過期,按道路交通安全法,將罰款二百元。當時王某申辯“車管所沒有通知我(補換證)”,之后陳警官當場開具了處罰決定書。決定書上交待:如不服處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決定書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南通市公安局、南通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在三個月內向南通市港閘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處罰單上同時注明2009年7月24日告知內容如下:駕駛證審檢逾期。王某在處罰決定書上簽字,陳警官將處罰決定書當場交付給王某。王某于2009年7月27日繳納了二百元的罰款,補換了駕駛證,并向南通市港閘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本案的主要爭議焦點是民警執法時未出示執法證件,是否違法。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人民警察必須按照規定著裝,佩帶人民警察標志或者持有人民警察證件,保持警容嚴整,舉止端莊。”由此可見,行政處罰法要求執法人員執法時出示身份證件,而人民警察法規定警察執行公務時有兩種表明身份的方式:一是按照規定著裝,佩帶人民警察標志;另一種方式是出示人民警察證件。行政處罰法與人民警察法就執法人員執法時是否應當出示身份證件規定不一致。
原告王某認為行政處罰法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其效力高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人民警察法,所以應適用行政處罰法之規定,況且,人民警察法第九條和第十三條同樣要求警察執法時應出示相應的證件,主張被告執法程序違法。
被告認為行政處罰法與人民警察法均為法律,且人民警察法系特別法,所以應適用人民警察法的規定。陳警官執勤時佩帶警察標志,已表明警察的身份,故其處罰程序符合法律的規定,并不違法。
法院認為,出示證件的目的是向違法行為人表明執法者的具體身份,涉及行政相對人的知情權。行政處罰法與人民警察法均系法律,一般法是指在效力范圍上具有普遍性的法律,即針對一般的人或事,在較長時期內在全國范圍內普遍有效的法律;特別法是指對特定主體、事項,或在特定地域,特定時間有效的法律。所以行政處罰法是一般法,人民警察法是特別法。依照法律適用原則,特別法優于一般法,本案就警察執行公務時是否應當出示執法證件,應適用特別法即人民警察法的規定。由于人民警察法第九條是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在當場盤問、檢查違法犯罪嫌疑人員時適用的規定;第十三條是人民警察因履行職責的緊急需要,為優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遇交通阻塞時,優先通行時適用的規定,與本案交警正常維持交通秩序的情形不一致,故原告要求適用此兩條規定,不予采信,本案應適用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三條之規定。本案陳警官在執勤過程中身著警服、佩帶警銜、警號,警號對應著相應的警察,便于行政相對人的辯認與記憶,原告王某可以知悉處警人員系公安民警的身份,故陳警官已向原告王某表明了執法身份。被告的執法程序合法,原告王某要求法院判決撤銷被告的處罰決定,沒有法律依據,法院遂作出如上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稅負怎么算的
2021-02-16什么是少數股東損益
2021-01-20被告不到庭是否影響庭審
2021-02-19車禍事故如何傷殘認定
2020-12-08交通事故放車協議
2021-03-16勞動合同終止賠償沒給怎么辦
2021-01-15工傷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2021-01-26多人居間合同怎么簽才有效
2021-01-29免責合同或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2020-12-14學生在學校被同學弄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5集體土地租賃協議書的內容
2021-03-17買集資房有風險嗎
2021-02-27有購房合同但是沒有房產證可以保全嗎
2020-12-15競業限制名字簽錯有效力嗎
2020-12-20實習期間的駕照可以租車嗎
2020-12-28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理賠
2021-02-27意外險的責任期限和保險期限有區別嗎
2021-03-12侵權案件中人身險可否獲得賠償
2021-01-30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嗎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