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5條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
(一)可能判處、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處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三)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四)羈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取保候審的。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其范圍涵蓋了除可能被判、外的所有犯罪。但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而該規定又恰恰幾乎是任何一個案件都可以套用的。也正是因為法律規定的模糊性,實踐執行中才存在諸多的不確定因素。比如說,多數情況下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家屬認為符合取保候審的條件,而經辦機關卻認為不符合。也就是說,大家適用的同一法律標準,卻能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這就是我國目前刑事案件辯護中的一個極大的怪現象。
然而,根據本律師多年刑事辯護經驗及司法實踐探索,其實辦理取保候審亦不是沒有規律可循。以下僅就一些相對有可能被取保候審的情況予以介紹:
(一)非暴力犯罪的。相對于暴力犯罪而言,盜竊、詐騙等非暴力犯罪的案件在辦理取保候審時更容易一些,而像故意殺人、故意傷害、搶劫、強奸等暴力犯罪,則很難取保;
(二)可能判處管制、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實踐中,90%以上的被告人,如在審判時能夠被取保候審,一般情況下可能會被判,無需服役實刑。所以,司法實踐中,有可能判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也很難取保候審。
(三)存在重大疾病,嚴重危及生命健康的。司法實踐中,以這個理由申請取保候審的,只有嚴重到危及生命健康的,才會批準取保候審。
(四)懷孕的婦女。
(五)事實清楚且犯罪嫌疑人認罪的。如果不認罪,一般很難取保候審。
(六)財產案件,退贓,積極交納的。
(七)人身損害案件,積極賠償被害人,并爭取到被害人諒解的。在司法實踐中,以上條件僅僅是作為參考。在具體的案件中,案情往往是比較復雜的,需要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作出應變。本律師認為,在刑事案件辯護中,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與經辦人員及經辦單位的溝通、與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的溝通、經允許并與被害人的溝通等,只要能協調好各方的關系,取保候審其實并不是很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資金擔保書范文
2021-01-20民航行政機關行政賠償方式
2021-02-14工傷意外身亡賠多少錢
2021-02-11協議離婚未成的離婚協議生效嗎
2020-11-15離婚協議滿三年了還能追溯嗎
2021-02-03格式合同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2021-02-22購房定金可以退嗎,怎么才能要回購房定金
2021-01-20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違法分包導致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1-02-07試用期隨意辭職要賠償用人單位嗎
2020-11-16投連險有什么風險
2021-02-19投保了交強險,商業第三者責任險還有沒有投保必要?如要購買選擇
2020-12-26飛機延誤一小時賠償嗎
2021-02-21進出口貨運保險投保的基本內容
2020-11-15六年工作沒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16車險理賠7個月沒結果
2021-01-20外資保險公司因分立解散需要批準才能解散嗎
2021-01-06導致保險合同終止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2保險公司拒賠污染損失合理嗎
2021-01-13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是什么意思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