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解釋》的相關規定,對醫療事故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主要涉及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患者因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以及名譽權遭受侵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解釋》第1條規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依據此項規定,在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中,對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以及名譽權實施的侵害行為,受害人及其親屬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民法通則》第98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生命權是指自然人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其主要的內容是維護生命安全。健康權是與生命相互銜接的權利,是在生命安全有保證的前提下,用以維護自身生理機能的應有狀態,不受他人非法侵害的權利。身體權是以自然人的物質機體及其組成部分為客體而存在的人身權。醫師在進行診療行為的過程中,因違反注意義務,造成患者人身傷殘或死亡的,就屬于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行為,受害人本人及其親屬在請求賠償各種醫療費用的同時,可以請求醫療機構賠償精神損害。此外,《民法通則》第10條規定了公民的名譽權、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名譽權是自然人就其獲得的品德和社會評價不被他人侵害的權利。
患者因醫療損害行為導致死亡或者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其近親屬因此而遭受精神痛苦的,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這體現了《解釋》第3條關于侵害死者的特定人格利益的規定,明確了在醫療事故損害賠償中其近親屬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問題。
依據《民法通則》第9條的規定,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而自然人死亡后基于近親屬間特定的身份關系,其人格要素仍然對其遺屬及其活著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他近親屬發生影響,并構成精神利益的重要內容。在醫患關系中,對死者的人格或遺體實施的侵害,實際上是對其活著的配偶等近親屬精神利益和人格尊嚴的直接侵害,其損害后果表現為死者近親屬遭受感情創傷、精神痛苦、甚至人格貶損。對此,《解釋》明確規定,由侵權人即醫療機構承擔賠償受害人近親屬精神損害的責任。
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或者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期待利益的構成要件
2021-01-02企業破產或倒閉,單位需支付經濟補償嗎
2020-11-12注冊商標對消費者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2擅自改變字號名稱如何處罰
2020-12-06省高院有死刑復核權嗎
2021-03-22法院強制執行還調解嗎
2020-11-11拖欠銀行貸款無力償還會坐牢嗎
2020-12-17母親能追要多年的贍養費嗎
2020-12-14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傷殘人員變更國籍,傷殘撫恤金和相關待遇會被取消嗎
2020-11-18找車拉貨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9雇主騷擾保姆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2-07學校承擔責任的情況都有哪些
2021-02-06土地糾紛找民政嗎
2021-02-21如何預防員工不辭而別
2021-02-10居民醫保沒繳費怎么辦
2021-01-17交通意外險最高賠多少錢
2021-03-03交通事故保險公司可不可以對肇事方進行追償
2021-02-21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