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對醫療過失損害賠償責任進行限制的做法和根據
在醫療過失侵權責任中,如何確定賠償責任,始終是各界極為關注的一個問題。對此,政府及主管部門始終強調確定醫療機構的賠償責任應當適當,不能超過其所能夠負擔的限度。但社會各界則始終強調醫療機構在賠償責任上不能特殊,應當承擔與人身損害賠償標準相一致的賠償責任。
(一)我國政府及主管部門的一貫意見是醫療過失損害賠償責任應當予以限制
在醫療過失行為的賠償責任上,我國政府及主管部門始終堅持采取限制賠償的做法。這體現在國務院1986年6月29日公布實施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和2002年4月4日公布,2002年9月1日施行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關于醫療機構賠償責任的具體規定上。
《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18條明確規定:“確定為醫療事故的,可根據事故等級、情節和病員的情況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補償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按照這一規定,各省級人民政府分別制定了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實施細則,規定了自己的賠償標準。然而,當時各地所確定的一次性賠償限額標準,即使按照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物價水平也是極低的,遠遠低于同期人身損害賠償標準。
1991年,筆者在最高人民法院辦理的林憶訴福州軍區空軍第二干休所人身損害賠償案,確定的是當時最高的賠償數額,達到48萬元,傷害程度是高位截癱,下肢喪失活動能力。[1]與此相比,各地所確定的醫療過失的賠償標準明顯過低,無法保障受害患者的合法權益。之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修訂接受了各界的批評,改變醫療事故一次性賠償為實際損失賠償。《條例》第50條規定了具體的賠償項目和標準,這個賠償標準十分具體,分為11項分別做出規定。然而除了醫療費、誤工費等賠償基本上為實際損失賠償外,關于精神損害撫慰金(即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仍遠遠低于《國家賠償法》確定的標準。《國家賠償法》規定,一般的殘疾賠償為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20倍,而《條例》規定賠償為3年的事故發生地居民平均生活費;一般的死亡賠償金為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20倍,而《條例》規定賠償為6年的事故發生地居民平均生活費。這樣的賠償標準也遠遠低于司法實踐中的人身損害賠償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特許加盟合同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13公司監事會的責任是什么
2021-03-17破產清算期間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權的行使
2020-12-22撤銷訴訟保全申請書格式
2021-03-24申請強制執行可否附加失信
2020-11-18違反民訴法強制措施是否構成拒執罪
2021-03-15交通意外保險的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0-12-12變更勞動合同時可以要求漲工資嗎
2020-11-19子女的撫養權爭取方法
2020-12-28ETC欠費超30日將上報個人征信嗎
2020-11-11志愿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14淺談《侵權責任法》對校園傷害賠償案件的規定
2021-02-18集資房資格轉讓金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20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08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7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是什么
2021-02-15人身保險合同是定值保險合同嗎
2020-11-26保險代理公司管理規定制度有什么
2021-01-0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怎么操作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