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贓物是遺失物嗎?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贓物是遺失物,原則上遺失物和贓物是不適用善意取得的,但是符合一定條件的遺失物和贓物是可以善意取得的。
我國物權法規定了遺失物不得適用善意取得制度。但物權法又規定了取得兩年之后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10月30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的若干規定》全面放開了對贓物適用善意取得的范圍,至此所有刑事案件中的贓物都適用善意取得。
二、善意取得應該符合的條件:
(一)出讓人無權處分;
(二)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須是善意的。善意一詞是拉丁文bona fides來的,亦稱不知情,指不知存在足以影響法律效力的事實的主觀狀態。我們這里所說的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轉讓。
善意取得,是第三人不知并不應知轉讓人是非法轉讓,一般是誤信其為所有人或其他有處分權的人。例如,錯誤地認為動產的承租人、借用人、受寄人、運送人是所有人或其他有處分權的人,并且依轉讓物當時的環境,他也不應知道占有人系非法轉讓,如果是對讓與人的行為能力、代理權的范圍、意思表示的瑕疵發生誤解,不受善意取得的保護。
第三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這里的善意,是指取得標的物的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占有人為非法轉讓。這里不僅不要求第三人有出讓人有權處分的確信,而且是推定任何參加交易的第三人都具有這種善意。物權法對這種善意的保護,是公信原則的體現。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惡意第三人。惡意就是第三人依當時的情況知道或應當知道轉讓人無讓與的權利。即根據當時的環境,依交易的一般情況,可以得出讓與人無權讓與的結論,則第三人應視為惡意。例如第三人以不正常的低價購買物品,如無相反的證據,應認為是惡意。
(三)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四)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日常生活當中,如果是因為違法犯罪所取得的一些財務的話,原則上都必須要上交國庫,或者說是返還給被害人,所以對于犯罪人員來說的話,他們從來都不會擁有這樣的一種財務的所有權,也就不能夠構成我們國家法律當中的遺失物。
關于遺失物的問題的法律規定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遺失物與遺忘物處理方法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補償政策有哪些
2020-12-30民事訴訟立案后多長時間開庭需要收費嗎
2020-12-03律師在各階段會見犯罪嫌疑人所需要的相關手續有什么
2021-02-07道路施工占住商戶有賠償嗎
2021-02-20中介賣房有哪些侵權現象
2021-02-21什么是非法集資房
2020-11-30未到期的勞動合同能否解除
2021-01-17工資停發多久算是勞動關系終止
2020-12-27掛靠車輛出事故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0-12-12買了自燃損失險,車輛著火了,就一定能得到賠償..
2021-02-20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案例分析
2021-02-20重復保險如何賠付
2021-02-08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拒賠案件
2020-12-27健康保險包括哪些
2020-11-28追尾責任認定保險理賠誤工費
2020-12-25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怎么做公眾責任險的風險評估
2020-11-27保險公估人的職能
2020-11-26虛假林木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0-12-07房子評估要多久才能拆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