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虛假陳述怎么處理
如果當事人虛假陳述的,人民法院會不予采納該陳述,并對當事人予以罰款的處罰。
虛假陳述的成因
1、道德誠信缺失。傳統的誠信為本的觀念被唯利是圖的實用主義價值觀所取代,這些人成天所思考的是怎樣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至于所采取的方法是否合法、是否符合道德誠信原則,在所不顧。
2、趨利避害心理。訴訟中,當如實陳述將有可能使自己失去既得或可得利益時,便本能地選擇采用虛假陳述,當然,這種心理與誠信根本缺失尚不能劃等號。
3、書面證據缺失。由于足以證明案件基本事實的書面證據缺失,當事人的行為多從口頭而來,一旦形成糾紛,便為虛假陳述留下了很大的空間。
4、合同條款不完善。某些合同糾紛因為一些主要條款欠缺或文字表述有歧義,當事人便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進行對己方有利的陳述。
5、財務手續不完備。如付款不簽字、結帳不收回欠條,一些微型企業老板一人身兼出納、總賬、保管員、發貨員數職,不建帳、不記帳或者票據不入賬等等,一旦產生糾紛,根本無據可查,使虛假陳述者有機可乘。
應對虛假陳述的方法
1、強勢推進誠信文化建設。采取政府主導、傳媒搭臺、全民參與的方式,通過領導干部率先垂范、誠信文藝下鄉、誠信標兵評比、誠信企業掛牌等多種方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誠信文化,使誠信深入人心,形成講誠信光榮、違誠信可恥的道德觀、價值觀和社會輿論氛圍。
2、加強小、微型企業的財務管理。工商、稅務等行政執法部門通過聯合執法和能動培訓等服務,鼓勵、引導小、微型企業健全財務制度、強化財務管理,規范日常財務收支行為,避免財務漏洞或財務瑕疵。
3、強化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在實施民商事合同行為時,強化法律意識,堅持依法簽訂書面合同,同時,提高業務能力和風險防范意識,對合同的主要條款采取多層審查、把關模式,防范因不懂法律、粗心大意、業務不精等出現的主要內容缺失或用語歧義現象。
4、法院加大對虛假陳述者的制裁力度。人民法院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對故意進行虛假陳述、證據確鑿的,不管是否造成嚴重后果,均應按照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的規定,以妨礙民事訴訟對其處罰。
如果你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犯商標權2萬會怎么判
2020-12-21掛名股東如何規避風險
2020-12-12醫院拒絕開轉院證明是否違反相關法律法規
2020-11-09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有什么區別?
2021-01-15雇傭關系確立的條件
2020-11-28商標侵權經銷商有責任嗎
2021-01-21學生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1-21異地結婚需準備哪些材料
2021-03-20民法總則對保護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24勞動調解用人單位可以不到場嗎
2020-11-29被裁員公司不給經濟賠償怎么辦
2021-03-18壽險理賠有哪些流程,它的保險金又是怎樣給付的
2021-02-03保險合同的解除形式可分為
2020-12-18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發生交通事故后,被保險人在向保險公司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28《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2-05人身保險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30保額與保費是同一個概念嗎?
2020-12-22出讓土地比劃撥土地房屋賣的高嗎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