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合同是一種常見的雙務合同,合同雙方互相負有債務,買方要按時付款,而賣方則要履行發貨的義務。對于合同一方來說,履行了義務就享有權利,其中包括抗辯權。抗辯權有多種,常見的一類是不安抗辯權。那么,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情形有哪些?下面我們跟隨小編具體了解下相關知識。
一、行使不安抗辯權的情形有哪些?
不安抗辨權,是指在有先后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應先履行義務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有難以給付之虞時,在對方當事人未履行合用合同履行提供擔保之前,有暫時中止履行合同的權利。規定不安抗辯權是為了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借合同進行欺詐,促使對方履行義務。
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3、喪失商業信譽;
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二、不安抗辯權的效力是什么?
1、先給付義務人中止履行
按《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規定,先給付義務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后給付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的,有權中止履行。所謂中止履行,就是暫停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履行義務仍然存在。在后給付義務人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此處所謂適當擔保,既指設定擔保的時間適當,更指設定的擔保能保障先給付義務人的債權得以實現。至于擔保的類型則在所不限,可以是保證,也可以是抵押、質押等。
2、先給付義務人解除合同
按《合同法》規定,先給付義務人中止履行后,后給付義務人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先給付義務人可以解除合同。解除的方式,由先給付義務人通知后給付義務人,通知到達時發生合同解除效力;但后給付義務人有異議時,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與仲裁機構確認合同解除效力。
綜上所述,合同當事人發現對方經營狀況惡化、有抽逃資金逃避債務的行為時,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通過抗辯權的行使,合同中止,其不用承擔違約責任。等對方財務情況轉好或者提供擔保后,合同可以繼續履行。不安抗辯權的成立需要一定條件,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雙方互相負有債務。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復議申請人主體是否合格的案件分析
2021-01-29孕期女職工保護法律規定
2021-01-02公司預審到備案需要多久時間
2021-01-13變更商標流程是什么
2020-12-21交通事故訴訟的證據有哪些
2021-02-03交通事故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8行政處罰聽證可以延期多長時間
2020-12-18法院可以封失業金賬戶嗎
2021-02-03承諾書是否為合同性質
2021-03-14醫療費中醫保部分能否提起訴訟
2020-11-09快退休可不可以辭退
2021-01-23集資房轉讓時應注意什么
2021-02-18關于承租權轉讓
2021-03-02勞務派遣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0-12-05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家庭財產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戴隱形眼鏡失明,保險公司失明保險會賠嗎
2021-01-02淺析保險合同案件中的疑難問題
2021-02-01購買車險時可能有什么陷阱
2020-11-12校方責任險責任認定案例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