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死刑復核程序發展的回顧
死刑因其極端的嚴酷性和不可回復性,歷來受到嚴格的限制和控制。目前世界上已有109個國家廢除了死刑,我國在死刑存廢問題上堅持不廢除死刑,但要以從嚴控制死刑的適用以及少殺、慎殺、防止錯殺為政策。這一政策在實踐中的體現是我國不僅在實體法上對死刑的適用進行限制,而且在程序法上也做出了特別的規定,這就是死刑復核程序。死刑復核程序是二審終審的例外,對于死刑案件,除了要經過第一審程序和第二審程序外,還必須經過死刑復核這一特別程序進行復查。死刑復核程序的核準權,包括死刑立即執行的核準權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核準權。我國1979年通過的第一部刑法、刑事訴訟法基于嚴格控制死刑、慎用死刑的立法思想規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法核準。
1954年頒布的《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1條規定,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核準,其中中級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對于死刑案件的終審判決和裁定,如果當事人不服,可以申請上一級人民法院復核:基層人民法院對于死刑案件的判決和中級人民法院對于死刑案件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當事人不上訴,不申請復核,應當報請高級人民法院核準后執行。死刑案件的復核和核準權根據不同情況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共同行使,這在當時基層人民法院依法有權判處死刑的情況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才有核準權,要求是相當高的。[1]
1956年以后,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社會的政治,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根據這種情況,1957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決定,今后凡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案件,都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或核準。這樣,死刑立即執行的案件的核準權統一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不再擁有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核準權。
在1983年“嚴打”中,為從重從快打擊犯罪分子,全國人人常委會通過修改《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最高法在必要時,可將“殺人、強奸、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的復核權,授權省級高法院行使。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毒品犯罪日益猖撅,應禁毒斗爭的需要,最高法又從1991年起,先后將販毒案件的死刑復核權下放到廣東、廣西等6省區高級人民法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如何多分財產
2021-01-16精裝修樣品房是否屬于合同要約
2021-03-212020發生醫療事故醫院不解決怎么辦,醫療事故哪里管
2020-11-23非訴執行案件法院管轄異議怎么辦
2021-03-26抵押擔保是不是就是抵押貸款
2020-11-17交通事故死亡賠償城市與農村標準各是多少
2021-02-28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民工在施工中誤傷工友需要賠償嗎
2021-02-27土地糾紛有人做偽證可以報警嗎
2020-12-01贈與合同是雙務合同還是單務合同
2020-11-18入職被發現畢業證是假的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3-17工作多久視為建立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4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讓認定
2020-12-04保險除外責任條款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哪里
2021-03-22人身保險從業資格證書如何取得
2020-12-05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中止與復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1肇事者醉酒保險公司咋賠
2021-01-13購買車險要注意規避哪些“免賠”風險
2021-02-14投資類保險的類型和各自的優點
2021-03-25保險法定受益人具體是指哪些人員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