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效力如何
同時履行抗辯權,又稱為履行合同中的抗辯權或不履行抗辯權,是指在雙務合同中,未規(guī)定何方先履行的,一方在他方未履行對待給付義務前,得拒絕自己之履行的權利。我國合同法第66條:“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該條所確立的權利就是同時履行抗辯權。
其效力如下:
(一)實體法上的效力
同時履行抗辯權在實體法上的效力,分為本體的效力與其它效力。本體的效力體現(xiàn)為拒絕履行權,其他的效力體現(xiàn)在對抵消權的影響,對履行遲延構成及合同解除的影響等。就同時履行抗辯權實體的效力而言,其中有的效力的發(fā)生要求抗辯權人主張其抗辯權,有的則不需要。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的效力”,最典型的是其本體的效力:拒絕履行。同時履行抗辯權是一種消極的防御權利,需要相對人請求履行時才得行使,而并不像支配權、請求權或者形成權那樣具有主動的性質。這樣,除拒絕履行需要積極主張外,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其他法律效果如果也一律強調須經(jīng)行使權利始生效果,難免有失公平,因此,對于同時履行抗辯權,在“行使的效力”之外,有必要承認若干“存在的效力”,以資救濟。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存在的效力”,最典型的是債權受同時履行抗辯時,不得以之為自動債權,主張抵銷。比如德國民法典第390條規(guī)定:“附抗辯權之債權不得以之供抵銷;因時效消滅之債權,在其消滅前,已適于抵銷者,得為抵銷。”我國法律雖沒有明文規(guī)定,但也應當作為同樣的解釋,因為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機能,在于追求雙方對立的債務能同時履行,這是公平原則在合同履行上的應用,故性質上不得主張抵銷而使兩債權互歸消滅。
(二)程序法上的效力
同時履行抗辯權在我國民法上已不是新鮮事物,但在我國的民事審判實務中卻的確是個新鮮事物。同時履行抗辯權在訴訟上以及訴訟外均可行使,為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被告無須證明原告未履行,僅須表示援用抗辯的意思即可。反之,原告為消除被告的抗辯,則須證明其已經(jīng)履行或為履行之提出,或證明被告有先履行的義務。另外,抗辯權并沒有否定請求權的效力,因而在當事人未援用同時履行抗辯權時,法院不得依職權將其考慮。反之,若被告援用同時履行抗辯權,則法院應當審查被告的主張是否成立,再作裁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口頭承諾給對方錢有效嗎
2020-12-30婚姻法中對于現(xiàn)役軍人的特殊保護有哪些
2021-01-14被紀檢委留置后嚴重嗎
2020-11-12行政處罰停業(yè)多長時間
2020-12-04婚前財產(chǎn)協(xié)議要怎么樣簽訂
2021-01-11探望權可以拒絕嗎
2021-02-23訴訟離婚一方不同意怎么辦
2021-03-14財產(chǎn)保全后賬戶可以有資金往來嗎
2021-02-27訴訟離婚需要找律師嗎
2021-01-30競業(yè)限制實務中如何界定競爭對手
2021-01-29房屋抵押后還不上流拍能住嗎
2021-03-20接管期限延期是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機構決定嗎
2020-11-22加工承攬合同糾紛的管轄地怎么規(guī)定
2021-03-15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買的安置房現(xiàn)在房產(chǎn)證下來對方不配合過戶怎么辦
2021-02-14房地產(chǎn)中介機構的設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1勞動合同變更是什么,勞動合同變更有補償嗎
2021-03-02什么情況可以變更勞動合同
2021-03-14退休人員漲工資新政策
2021-02-18合同爭議是否應該先仲裁再訴訟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