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損害賠償是因債務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而產生的一種民事責任。合同生效后,因債務人違約而使債權人遭受損害,當事人之間的原合同債務關系就轉化為損害賠償的債務關系。作為違約責任形式的損害賠償,與締約過失責任中的損害賠償、合同無效后的損害賠償、合同撤銷后的損害賠償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僅能基于合法有效的合同存在之前提。如果合同不存在、無效或被撤銷,則不適用違約損害賠償。
2、損害賠償原則上僅具有補償性而不具有懲罰性。違約損害賠償是民事責任的一種,理應和其他民事責任一樣,從法律本性而言只具有補償功能而摒棄懲罰功能。再者,從民法等價有償原則出發,任何民事主體,一旦造成他人損害都必須以等量的財產予以補償,一方違約后,違約方必須賠償對方因違約而遭受的全部損失。違約損害賠償也完全適用這一原則,亦即:損害賠償應當具有補償性,其主要目的在于彌補或填補債權人因違約行為所遭受的損害。
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 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即 一加一 賠償。由于該賠償的數額已經超出了受害人的實際損失,故屬于懲罰性損害賠償。此種賠償僅針對欺詐行為而適用,它只是合同違約損害賠償的一個例外,而非損害賠償的一般原則。
3、損害賠償以賠償受損方因對方違約行為而遭受的全部損害為原則。一方不適當履行或不履行合同,另一方不僅會遭受現有財產減少的損失,而且會遭受期待利益的損失。這些損失理應得到全部賠償。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 。
4、損害賠償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等條款規定了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可以預先約定一方當事人在違約時應向對方當事人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這種方式可以對違約賠償的范圍和數額進行約定,也可以對損害賠償的計算方法進行約定。同時,當事人也可以預先約定免責條款免除其未來的違約責任,包括損害賠償責任。當然,這種約定以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秩序為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倒閉孕婦賠償標準
2020-11-14申報工傷的時限是多久
2021-02-15企業融資渠道的有哪幾種選擇
2021-03-18探視權怎么行使,一方不履行協助實現探視權怎么辦
2021-01-15孫子能替奶奶打贍養費官司嗎
2020-11-25失能老人怎么照顧贍養
2021-02-06錄用通知能否撤回
2021-03-17信用報告中有強制執行記錄嗎
2021-01-04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3-05學生在體育課上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耕地是否可以簽訂租賃合同
2020-12-22證明勞動關系方面的證據有哪些?
2020-11-30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關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2020-12-20人身意外險包括自殺嗎
2020-12-07財產保險賠償有哪些方法,人壽保險賠償方法有哪些
2020-12-09保險中怎樣計算免賠額
2021-01-16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主要義務
2021-03-094s店涉嫌欺詐怎么索賠
2021-02-06機動車保險條款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