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我們在參加工作時都有簽署勞動合同,有固定與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都是為了約束我們的行為和作風,同時也是為了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有很多人有這樣的疑惑,當勞動合同到期后我們是否能拿到經濟補償呢?如果可以那么合同到期賠償基準上限是多少呢?
合同到期賠償基準上限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根據以上《勞動合同法》規定,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時是有上限的,上限為十二年,也就是最多12個月的補償金。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經濟補償金應以勞動者實際月工資為基準,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來計算;若勞動者工作不滿十二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這里的“工資”不僅包括基本工資,還應包括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具體規定為:
(1)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2)勞動者實際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區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一個月工資標準)按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3)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
關于經濟補償金的上限問題。勞動者工資超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三倍的,經濟補償支付年限不得超過十二年,此時經濟補償金的上限為勞動者工資x12,低于三倍的,沒有上限。
無論我們是否能拿到賠償金,是否有合同到期賠償基準上限,我們都應當在工作時努力工作,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為企業創造價值。同時你對一個企業來說是有價值的,那么企業在合同到期后也會給予你相對應的回報。必要的是,每個人都要學會以法律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禁止做知法犯法的行為。
勞動合同到期未續簽有補償嗎
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怎么處理
勞動法合同到期不續簽賠償2020有哪些相關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損害賠償訴訟的管轄法院
2021-03-04員工獲得激勵股權能否轉讓
2021-02-02公證遺囑怎么寫
2020-12-05對指定管轄不服的怎么辦
2021-03-23消費者在商場摔傷,商場要承擔多大責任
2020-12-18如何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2-22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方式有哪些
2020-11-16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職工因工致殘如何調崗
2020-11-16保險公估人指的是什么
2021-02-102020春運返鄉險最高賠付10萬元
2020-12-23免責條款不成立保險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11汽車改裝保險杠違法嗎
2021-02-22哪些情況投保人需如實告知
2020-12-04機動車交通事故致人身傷亡 四種特殊情形保險公司可免責
2020-11-16公司拆遷補償款稅收優惠嗎
2021-02-08拆遷獎勵費一般能拿多少錢
2020-12-30陽江江城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27宅基地房屋拆遷怎么補償
2021-03-12店面拆遷租賃人收到告知書該如何應對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