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借貸型詐騙行為人非法占有的主觀意圖
在判斷行為人是否是有非法占有意圖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行為人借錢的理由與實際用途
在正常的民間借貸中,借款人會告知債權人借款的真實用途,讓債權人知曉借出資金的用途和風險,從而做出決定。而在詐騙案中,犯罪人通常會編造一些虛假的借款用途,如投資、工程建設等正當而且有豐厚利潤的項目,使被害人產生其借出資金安全并能及時收回的錯誤認識。而實際上,犯罪人在獲得借款后會將錢用于一些高?;蛘邿o法收回資金的活動,如用于賭博、供自己揮霍等,從而導致被害人的資金無法收回。行為人對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會反映出其借款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而借款時的理由與實際使用的異同,也可以反映出行為人在借款時是否有虛構事實或隱瞞真象的客觀行為,是考察行為人主觀心態的重要依據。
(二)行為人借款時的財務狀況
行為人借款時的財務狀況是判斷其是否準備歸還借款的重要因素,行為人財務狀況結合其對借款的用途,能夠準確把握行為人的真實心態。在很多詐騙案件中,犯罪人在本人負債累累或者沒有任何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通過虛構事實將自已裝扮成富人或具有償還能力,如謊稱擁有房屋、土地、豪車等,在騙得借款后大肆揮霍,造成借款無法歸還,此類情形應當認定行為人在借款時就沒有償還的意圖。反之,如果行為人本人具有較好的財產條件,雖然通過虛構理由等手段獲得了借款,并用于了賭博等活動造成借款無法按時規還的,但其所擁有的其他財產,如房產、汽車、股票等,能夠保證債權人利益不受損失的,應當認定行為人在借款時具有歸還的意圖,不應認定為詐騙。
(三)行為人是否有掩飾真實身份或隱匿行蹤的行為
在借貸式詐騙中,犯罪人在犯罪之前會利用假名、假住址或假證件來掩蓋真實身份,在得手后便銷聲匿跡。還有的犯罪人雖使用真實身份,但在騙得借款后或被害人追償過程中,又通過更換手機號碼、變更居住地點等方法來隱匿行蹤,這些行為也能夠反映出行為人不愿歸還借款的主觀心態,是判斷行為人性質的重要依據。
法院在判斷行為人的主觀意圖過程中,會結合以上三點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判斷,準確把握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我們如果在借貸中遇到以上幾種情形也需要考慮下是否遇到借貸詐騙。更多內容請繼續關注律霸網,如果有疑問可以在律霸網進行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帳追收的費用由誰出
2020-12-24交通事故發生后能私了嗎
2021-01-24收養協議是否適用合同法
2021-03-12購房人何時可解除購房合同
2020-12-19消費者在商場摔傷,商場要承擔多大責任
2020-12-18新農村建設必須拆除老舊房嗎
2020-12-29租房如何挑選中介公司
2020-12-28集資房轉讓需繳納什么費用
2020-11-16抵押物有哪些種類
2021-01-08保密協議是否需要支付保密費
2020-12-09工資停發多久算是勞動關系終止
2020-12-27職工因工致殘如何調崗
2020-11-16公司股東的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20辭退是開除公職嗎
2021-03-02壽險投保指南
2021-03-10家庭財產保險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4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7保險合同條款有哪些種類
2021-03-18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6試論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