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給付型不當得利
給付不當得利,指受益人受領他人基于給付行為而移轉的財產或利益,因欠缺給付目的而發生的不當得利。這種欠缺給付目的既可以是自始欠缺給付目的,也可以給付目的嗣后不存在,也可以是給付目的不達。
給付不當得利又有以下幾種具體情況:
1.自始欠缺給付目的。指給付之時即不具有給付的原因,最典型的為非債清償與作為給付的原因不成立、無效或被撤銷。
以下情形中,雖沒有給付原因,仍排除不當得利的成立:
(1)履行道德義務而為給付。
(2)為履行未到期債務而清償。
(3)明知無債務而為清償。
(4)因不法原因而為給付。
2.給付目的嗣后不存在。是指給付時雖有法律上的原因,但其后該原因不存在了,因一方的給付而發生不當得利。
3.給付的目的不達。指為實現將來某種目的而為給付,但因各種障礙,給付目的不能按照給付意圖實現的,受領給付欠缺保有給付利益的正當性,構成不當得利。
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有:
(一)一方面取得財產上的利益。
取得財產上的利益,是指因一定事實而增加財產總額。
不當得利的成立須以一方取得財產利益為首要條件,若僅致他人損害,而自己并未獲得利益,即使負賠償責任,也不構成不當得利。
此處的利益,既包括財產的積極增加。財產的積極增加,是指權利的增強或義務的消失,使財產范圍擴大,如取得所有權、知識產權、所有權上負擔的除去等;財產的消極增加,是指財產本應減少卻因一定事實而未減少所產生的利益,如本應支出的費用而沒有支出,實際上等于增加了財產。
(二)他方受有損失。
指因一定的事實,使他人的財產總額減少。
若僅有一方獲利而無他方受損,則不能構成不當得利。
此處的損失,既包括財產的減少,也包括財產的消極減少。財產的積極減少,是指現存財產的減少。財產的消極減少,是指財產本應增加而未能增加。
(三)取得利益與受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
不當得利的成立,以利益和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條件。即一方受損是他方獲利所致。至于損失與利益的范圍大小是否一致,形態是否相同,在所不問。
在返還利益時,利益小于損失的,以利益為準,利益大于損失的,以損為準。超出損失部分的利益,在扣除有關費用后,收繳國庫。
(四)沒有法律上的依據。
沒有法律上的依據,是指獲得利益沒有法律上的依據。
可見沒有法律的依據,是對于獲得利益而言的,并不要求取得權力或財產也無合法依據。如加工人取得加工物的所有權是合法依據的,但他取得的該項利益卻無法律上的依據,因此,應按不當得利制度返還該項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法賠償金額范圍
2021-03-19拆遷安置房是小產權房嗎
2021-02-26行政法制監督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020-12-02專利權人是單位還是發明人有什么界定
2020-11-30職務發明的發明人有獎勵嗎
2020-12-24什么是商標復審,商標復審有哪些類型
2020-12-18商標設計分幾種類型
2020-11-15事故鑒定有關的處理時限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27未成年能不能構成特別累犯
2021-01-25法院強制執行常見手段有哪些
2020-11-27遭遇家暴認定困難,家暴維權有舉措有哪些
2020-11-28房產抵押擔保是否必須公證
2021-01-12擔保協議樣本
2021-01-04喪失繼承權會產生什么影響
2020-12-02限制出境怎樣解除
2021-01-08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案例及分析
2021-03-13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需要什么材料,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流程是什么
2021-01-13競業限制不平等是否有效
2020-12-11員工簽勞務合同有什么風險
2020-12-01壽險合同成立后可以做變更嗎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