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第二十條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經營者對消費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和使用方法等問題提出的詢問,應當作出真實、明確的答復。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標價。
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第四十九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哪些情況消費者可以享受三倍賠償
首先,根據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所采用的手段來判斷。下列行為屬于欺詐消費者:⑴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⑵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⑶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其次,根據經營者的行為是否屬于誤導消費者來判斷。判斷經營者的行為是否誤導消費者,應當采用一般標準,即以一般消費者的認知水平和識別能力為準。
第三,從經營者行為的主觀方面來判斷。我國法律并未明確規定構成欺詐行為的主觀要件是故意,但從文義上來理解,欺詐是掩蓋事實真相,誤導消費者上當受騙的行為應無疑義。
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破產后還有勞動關系嗎
2020-11-11債務不能履行時可以對有限合伙企業合伙財產怎樣做
2021-01-14公司名稱變更稅務流程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30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離婚后繼父能否索要贍養費
2021-03-17不予執行執行異議是什么
2021-01-06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2-14信用卡違約金按天算嗎
2021-01-03消費者在商場摔傷,商場要承擔多大責任
2020-12-18自己家修的路不準他人用違法嗎
2020-12-11游客滑雪受傷,旅行社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1-03-13因車輛丟失同時起訴停車場和保險公司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17保險單有什么作用
2021-03-15公司拖欠工人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11允許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有哪些好處
2021-01-29下述保險公司責任是否應該免除
2021-02-05交強險實施后車賠付要如何去計算呢
2020-12-17保險受益人的判斷標準是什么
2021-03-17保險受益人的法定標準是什么
2020-11-29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七條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