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本條是關于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及其刑罰的規定。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侵犯了商標注冊人的商標專用權,而且,客觀上使大量的偽、劣、次產品進入市場,對名優產品及同類產品造成沖擊,也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構成本條規定的犯罪,應具備以下條件:
1.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明知。即明知是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仍然銷售,從中牟取非法利益。行為人是否明知,是本罪罪與非罪的重要界限。適用本條規定時,必須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明知其銷售的商品是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如果行為人不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而銷售,不構成犯罪。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行為人是否明知:(1)行為人是否曾被告知所銷售的商品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2)銷售商品進貨價格和質量明顯低于市場上被假冒的注冊商標商品的進貨價格和質量;(3)根據行為人本人的經驗和知識,能夠知道自己銷售的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
2.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行為。這里的“銷售”應是廣義的,包括批發、零售、代售、販賣等各個銷售環節。“假冒注冊商標”是指假冒他人已經注冊了的商標。如果是將還未有人注冊過的商標冒充已經注冊的商標在商品上使用,不構成本條規定的犯罪,屬于違反注冊商標管理的行為。
3.銷售金額必須達到數額較大,才構成犯罪。這也是罪與非罪的重要界限。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個人銷售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單位銷售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較大”,應予追訴。
本條對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犯罪,規定了兩檔刑:即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實踐中,如果行為人銷售的商品假冒了他人注冊商標,同時商品本身是偽劣產品的,構成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應依照刑法規定的處罰較重的規定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私人做游戲手辦侵權嗎
2020-12-12房屋租賃合同不得超過幾年
2021-02-02征地安置補償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1-09個人公司破產個人財產要抵債嗎
2020-11-11申請撤銷脅迫婚姻怎么進行
2020-11-13車禍是否可以要求精神損失賠償
2021-03-1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2021-02-05拆出資金限于哪些
2021-02-02銀行批貸后不放款怎么辦
2021-03-22房地產轉讓管理辦法
2021-01-02試用期離職主管不同意怎么辦
2020-12-05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又有哪些呢
2020-12-19意外傷害險中的意外傷害是指哪些情況
2020-12-10航班取消改簽要加錢嗎
2020-12-25事故后調解能去保險公司調解嗎
2021-03-14建立保險保障基金的管理方法
2021-01-01保險合同簽訂和執行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20出讓方可以解除土地出讓合同嗎
2020-12-05土地流轉后中途能否增加土地租金
2021-02-14如何在評估程序中提高拆遷補償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