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人格權利遭受損害為理由,向侵權者討要精神損失。這樣很難受到法律的支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對產品的謠傳經過調查純屬偽造。那么可以認定傳謠者對公司造成侵害,公司可以通過其侵權行為向傳謠者提出賠償要求,但卻不是精神損害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贍養協議和經濟協議能合起來寫嗎
2021-03-20重婚罪包括哪些行為 什么情況屬于重婚
2021-01-14做路橋工程摔傷如何索賠
2020-12-08交通事故出院發票歸誰
2021-03-03雇主騷擾保姆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2-07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保密協議的保密義務是什么
2021-01-25簽保密協議有保密費嗎
2021-03-24試工期階段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3-07再審適用勞動糾紛嗎
2021-01-13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壽險理賠的材料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5飛機延誤多久有賠償
2020-12-11飛機延誤賠償標準有什么
2021-02-05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9超出駕證允許范圍駕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向司機追償
2020-11-24承包合同書范本
2020-12-07土地出讓房子就可以轉戶嗎
2021-03-15非法轉讓土地獲取拆遷補償款如何處理
2021-03-16公租房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