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寄快遞要身份證號泄露隱私怎么辦(《侵權責任法》于2020.12.31失效)
用戶若發(fā)現快遞企業(yè)有泄露用戶身份信息、面單管理混亂以及郵政、快遞企業(yè)工作人員不按要求核實用戶身份信息、不執(zhí)行收寄驗視的行為,可撥打監(jiān)督舉報電話舉報。
實名制寄件的情況下寄件人出示的身份信息不僅是身份證,還可以是戶口簿、港澳通行證、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或者其他有效旅行證件、護照,以及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家規(guī)定的其他有效身份證件等。而快遞員尚無技術手段來辨別真?zhèn)巍?/p>
如果用戶拒絕提供有效身份證件和有效聯系電話,拒不如實填寫寄遞詳情單,拒絕當面開箱驗視,寄遞不能當場確定安全性且無法提供相關部門安全證明的物品,寄遞禁寄物品,快遞公司一律不予收寄。
《侵權責任法》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jiān)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fā)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第三條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二、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的行為
1、網絡購物要謹防釣魚網站。通過網絡購買商品時,要仔細驗看登錄的網址,不要輕易接收和安裝不明軟件,要慎重填寫銀行賬戶和密碼,謹防釣魚網站,防止個人信息泄露造成經濟損失。
在登錄購物網站時要核實網站的域名是否正確,審慎點擊商家從即時通訊工具上發(fā)送的支付鏈接,以防是釣魚網站。
2、妥善處置快遞單、車票、購物小票等包含個人信息的單據。快遞單含有網購者的姓名、電話、住址,車票、機票上印有購票者姓名、身份證號,購物小票上也包含部分姓名、銀行卡號、消費記錄等信息。不經意扔掉,可能會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對于已經廢棄的包含個人信息的資料,一定要妥善處理好。
3、身份證復印件上要寫明用途。銀行、移-動或聯-通營業(yè)廳、各類考試報名、參加網校學習班等很多地方都需要留存用戶的身份證復印件,甚至一些打字店、復印店利用便利,會將暫存在復印機硬件的客戶信息資料存檔留底。
在提供身份證復印件時,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區(qū)域注明“本復印件僅供用于用途,他用無效”和日期。復印完成后要清除復印機緩存。
4、簡歷只提供必要信息。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上投簡歷的方式找工作,簡歷中的個人信息一應俱全,有些公司在面試時會要求你填寫一份所謂的“個人信息表”,上面要你的家庭關系說明、父母名字、個人電話住址、畢業(yè)學校(詳細到小學)、證明人(甚至還有學校證明人)、甚至身份證號。
5、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個人信息。通過微博、QQ空間、貼吧、論壇和熟人互動時,有時會不自覺地說出或者標注對方姓名、職務、工作單位等真實信息。這些信息有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很多網上偽裝身份實施的詐騙,都是利用了這些地方泄露的信息。
三、最新資訊(《民法典》于2021.1.1生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條?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我們可以了解到如果在寄快遞的過程中涉及隱私被侵犯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投訴的方式解決,平時的時候要多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不受侵犯。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黑社會性質會沒收住房嗎
2021-03-17對于公民扭送的套路貸犯罪案件應當立即受理嗎
2021-03-24怎么打官司
2021-02-06公司分立無效的原因
2020-11-24沒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11法院能強制執(zhí)行贍養(yǎng)費嗎
2021-01-09未盡贍養(yǎng)義務有什么后果
2021-02-07精神病人如何解除婚姻關系
2020-11-22外國公司在中國境內設立分支機構需要審查批準嗎
2021-01-16施工總承包單位要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嗎
2020-12-13北京市二套房的認定標準
2021-01-19夫妻關系房產過戶需要什么手續(xù)
2020-11-12大學集資房入住什么條件
2020-11-24勞務派遣是否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2020-12-17試用期領導不同意離職怎么辦
2020-12-07試用期離職領導不給批怎么辦
2021-03-20車上人員險與意外險有何區(qū)別
2020-12-04意外險怎么買
2020-12-29保險合同轉讓的程序有哪些
2021-02-17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