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與個人隱私的區(qū)別
個人信息是指與特定個人相關聯(lián)的、反映個體特征的具有可識別性的符號系統(tǒng),包括個人身份、工作、家庭、財產(chǎn)、健康等各方面的信息。從這個界定來看,它更多地涉及人格,故只要承認個人信息權是一種民事權利,那么,個人信息權應為一種人格權,而隱私權也是人格權,它們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lián)性,從比較法上來看,各國之所以沒有解決好二者的區(qū)分,主要原因在于兩種權利在權利內(nèi)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交叉。
具體而言,個人信息權和隱私權在以下方面具有以下相似性:
第一,二者的權利主體都僅限于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
從隱私權的權利功能來看,其主要是為了保護個人私人生活的安寧與私密性,因此,隱私權的主體應當限于自然人,法人不享有隱私權,法人所享有的商業(yè)秘密是作為財產(chǎn)權的內(nèi)容加以保護的。同樣,個人信息的權利主體限于自然人。因為個人信息指自然人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婚姻、家庭、教育、職業(yè)、住址、健康、病歷、個人經(jīng)歷、社會活動、個人信用等足以識別該人的信息。這些信息都具有可識別性,即能直接或間接指向某個特定的個人。雖然在個人信息法律關系中,相關信息的實際控制者可能是法人,但是其并非個人信息權的權利主體。法人的信息資料不具有人格屬性,法人不宜對其享有具有人格權性質(zhì)的個人信息權,侵害法人信息資料應當通過知識產(chǎn)權法或反不正當競爭法予以保護。
第二,二者都體現(xiàn)了個人對其私人生活的自主決定。
無論是個人隱私還是個人信息,都是專屬自然人享有的權利,而且都彰顯了一種個人的人格尊嚴和個人自由。就隱私而言,其產(chǎn)生的價值基礎就是人格尊嚴和人格自由發(fā)展的保護。如,美國學者惠*曼曾經(jīng)認為,整個歐洲的隱私概念都是奠基于人格尊嚴之上的,隱私既是人格尊嚴的具體展開,也是以維護人格尊嚴為目的的。隱私體現(xiàn)了對“個人自決”、“個性”和“個人人格”的尊重和保護。而就個人信息而言,其之所以日益獲得強化的保護,也與其體現(xiàn)了人格尊嚴和人格自由存在密切關系,人信息常常被稱為“息自決權”,同樣體現(xiàn)了對個人自決等人格利益的保護。
第三,二者在客體上具有交錯性。
隱私和個人信息的聯(lián)系在于:一方面,許多未公開的個人信息本身就屬于隱私的范疇。事實上,很多個人信息都是人們不愿對外公布的私人信息,是個人不愿他人介入的私人空間,不論其是否具有經(jīng)濟價值,都體現(xiàn)了一種人格利益。一方面,部分隱私權保護客體也屬于個人信息的范疇。尤其應當看到,數(shù)字化技術的發(fā)展使得許多隱私同時具有個人信息的特征,如個人通訊隱私甚至談話的隱私等,都可以通過技術的處理而被數(shù)字化,從而可能因具有身份識別的特征而被納入個人信息的范疇。某些隱私雖然要基于公共利益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個人的房產(chǎn)信息在一定范圍內(nèi)要進行查閱,但并不意味著這些信息不再屬于個人信息,許多個人信息都屬于個人隱私的范疇。如果說隱私權是應對新聞自由而生的,個人信息權則可以說是應對信息社會與信息技術而生的。
第四,二者在侵害后果上具有競合性。
所謂競合性,是指行為人實施某一行為可能同時造成對多種權利的侵害,從而形成多種權利受侵害、產(chǎn)生責任競合的現(xiàn)象。一方面,隨意散播具有私密性特征的個人信息,可能也會同時涉及到對隱私的侵犯。另一方面,從侵害個人信息的表現(xiàn)形式來看,侵權人多數(shù)也采用披露個人信息方式,從而與隱私權的侵害非常類似。所以,在法律上并不能排除這兩種權利的保護對象之間的交叉,或許正是基于這一原因,在我國司法實踐中,法院經(jīng)常采取隱私權的保護方法為個人信息的權利人提供救濟。
概括而言,個人信息與個人的私生活密切相關,同時也是個人事務的組成部分,只要不涉及到公共利益,個人信息的私密性應該被尊重和保護,而法律保護個人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維護個人信息不被非法公開和披露等;另一方面,個人信息和個人生活安寧有直接關聯(lián),私密的個人信息被非法公開可能會對個人生活安寧造成破壞。在這種緊密的關聯(lián)下,如何界分個人信息權和隱私權,反而顯得更加必要。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知道,隱私權特別注重“隱”,它是指一種生活狀態(tài)或者是一種私人的事情,而個人信息權主要是指對個人信息的支配和自主決定,總的來說個人信息是可以公開的,而隱私權是不可以公開的。若還有相關問題,可以咨詢律霸網(wǎng)在線律師。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南京房產(chǎn)公證手續(xù)是怎樣的
2021-03-25對工傷鑒定結(jié)果有懷疑怎么辦
2021-01-31海事案件的申請費標準
2020-12-04商標駁回再審申請書怎么寫
2021-01-18開支票日期怎么寫
2020-12-05無期徒刑出獄后可以吃低保嗎
2021-02-05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如何確定管轄
2020-11-15員工在下班路上受傷公司如何處理
2021-01-16貪污罪與挪用公款、挪用資金罪之異同
2021-02-12委托代理合同是否要計征印花稅
2020-11-08合同變更競業(yè)限制還有效嗎
2021-01-16國家規(guī)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用人單位提前辦理離職手續(xù)是違法解雇嗎
2020-12-31飛機航空管制延誤賠償
2020-11-20保險合同條款要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9什么是保險合同主體變更
2021-03-08對未按規(guī)定期限辦理公司登記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三來一補”項目保險
2020-11-12建筑承包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