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防衛”是指行為人由于主觀認識上的錯誤,誤認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實施防衛行為結果造成損害的行為。對于假想防衛,應當根據認識錯誤的原理予以處理,有過失的以過失論,無過失的以意外事件論。(1)不法侵害行為的實際不存在。這是假想防衛成立的前提條件,也是假想防衛行為區別于正當防衛和其他防衛錯誤的關鍵。所謂假想防衛,顧名思義,就是假設的想象的防衛而非真正的防衛,何以如此,是因為不法侵害并不實際存在,當然也毋須實施防衛行為,如果不法侵害現實存在,且正在進行當中,那也就具備了正當防衛的法定前提,任何公民都有權實行必要的防衛行為,自然也就不存在假想防衛的問題,除了正當防衛之外,防衛時間錯誤、防衛對象錯誤以及防衛過當等,都是在不法侵害確實存在的條件下,在實行正當防衛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主客觀不一致現象,與假想防衛成立的前提條件是不同的。
(2)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防衛意圖。這是假想防衛在主觀上的必備條件。這種防衛的意圖來源于行為人主觀上判斷錯誤,如果行為人明知不法侵害并不存在,也就不會產生防衛意圖,假想防衛當然也就不會發生。如果行為人一方面假想不法侵害已經到來,另一方面卻不是出于防衛意圖實施反擊,而是意圖加害對方,并導致嚴重危害后果的發生,對此,應作為一種故意犯罪對待而非假想防衛。另外,還有一種雙方互毆過程中發生的誤傷勸架者或無辜第三者的情形,表面上似乎是一種假想防衛,但實際上因為雙方都存有加害對方的意圖,而不是基于防衛意圖進行反擊,所以,不能承認其中某一方是防衛行為,當然,也就不能把誤傷他人的行為視為假想防衛,而只能作為對象錯誤或打擊錯誤去處理。(3)行為人的“防衛”行為給無辜者造成了損害,這是假想防衛成立的結果條件。由于行為人誤將他人行為視為不法侵害行為,因而作出錯誤的防衛反擊,進而導致不應有的危害后果的產生。假想防衛行為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社會危害性,行為人并因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行為人雖然誤認不法侵害存在并且實施了錯誤的防衛行為,但并未對他人合法權益造成實際損害,則假想防衛不能成立,相應的法律責任也就無從談起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期徒刑有多少種
2020-12-11污染環境罪罰多少錢
2021-03-12重大安全事故處罰條例
2021-03-14如何界定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
2021-01-12如何對債權進行分類
2020-12-07干涉老人婚姻,會不會導致犯罪
2020-11-11離婚糾紛債務是否收取受理費
2021-02-02建設工程合同中要怎么約定仲裁條款
2021-02-09民事案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08毒糖果致男童死亡投毒者應承擔何種刑責
2021-03-18學生在學校做游戲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7集體土地入市交易規則是什么
2021-02-05回購房
2020-11-12員工離職不辭而別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2021-01-11沒鑒勞務合同什么時候可辭工
2020-12-12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辦理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程序,在什么情形下人壽保險會拒賠
2021-03-08保險合同的效力如何
2020-12-15保險合同期滿誰能領保險金
2020-12-06車燈砸壞保險拒賠合理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