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央企業:
2006年財政部陸續頒布了系列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以下簡稱新會計準則),從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實行。2007年部分中央企業也將開始執行新會計準則。為做好新會計準則過渡期間企業財務快報工作,確保財務快報信息可比,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企業財務快報基本表式保持不變,所有企業都應根據本企業實際所執行的企業會計制度或準則填報《企業財務快報》基本表式。其中:未執行新會計準則的企業及其子企業,仍按《關于印發中央企業2004年度企業財務快報的通知》(國資評價[2003]126號)的有關規定填報;執行新會計準則的企業(包括母公司尚未執行但子企業執行新會計準則的各級上市公司,下同),根據新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及快報相關指標解釋口徑填報,同時應填報《執行新準則企業財務快報分析指標表》(見附件1),分析執行新會計準則對主要財務指標的影響,由集團收匯后報送。
二、為保持執行新會計準則前后兩個年度數據的可比性,執行新會計準則的企業在首次以新準則口徑填報《企業財務快報》的當月,應當根據本企業會計系統調整的實際情況,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五條至第十九條的有關規定,填報《首次填報企業財務快報主要指標差異表》(見附件2),由集團匯集后隨當月“企業財務快報”報送。
三、為便于年度間財務數據的對比分析,在填報《企業財務快報》表式中的“上年同期數”時,執行新會計準則的企業應按照新會計準則口徑分析填列上年同期數據。
四、執行新會計準則的企業應當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將控制范圍內的全部子企業納入快報的填報范圍。集團內只有上市公司執行新會計準則,母公司和其他子企業尚未執行新會計準則的,按新會計準則編制的報表可進行直接合并。
五、2006年我委公布了《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資委令第16號),中央企業應按規定報送固定資產投資情況。我們將有關固定資產投資情況納入財務快報體系,增加了《固定資產投資指標表》(見附件3),由企業負責投資規劃管理的部門根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有關情況填報,按月隨財務快報一同報送(由國資委統計評價局分送規劃發展局)。各企業相關部門應當及時做好協調配合工作,按時保質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信息的填報工作。
六、企業財務快報體系是及時、動態反映企業財務效益狀況和提高企業日常財務監管效率的重要手段,各企業應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明確責任,做好企業財務快報編報工作。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填報任務,特別要組織做好新舊會計準則過渡期間的財務快報填報工作,確保填報質量。
(二)要認真做好快報分析工作,按月對財務數據的變動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說明,每個季度應當對企業生產經營、市場形勢、預算執行、重大財務數據變動等情況及對企業經營成果的影響進行分析說明。有關分析材料的電子文檔隨月報數據一并報送。
(三)要進一步加強對反饋企業數據資料的保密管理。為加強企業間的溝通,國資委建立了財務快報信息反饋制度,反饋的綜合或分戶數據資料僅供各企業內部參考使用,未經我委允許不得對外提供。
(四)為進一步推進動態監測工作,落實“數出一家,數據共享”的工作要求,從2007年起,企業有關實物量指標表隨財務快報統一報送(不同行業企業具體表式另行下發)。
(五)《企業財務快報》的有關軟件參數,請到國資委網站下載。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二〇〇七年一月二十八日
附件1:
執行新準則企業財務快報分析指標表
年 月 金額單位:萬元
項 目
行次
本月影響數
本年累計影響數
備注
一、新準則對凈利潤的影響 1
1.公允價值變動 2
其中:交易性金融工具 3
投資性房地產 4
2.生產車間固定資產修理費用 5
3.開發費用資本化金額 6
4.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 7
5.長期股權投資收益變動 8
6.其他 9
二、新準則對管理費用的影響 10
1.生產車間固定資產修理費用 11
2.開發費用資本化金額 12
3.開辦費 13
4.其他 14
三、新準則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 15
1.凈利潤變化影響 16
2.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影響 17
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8
3.少數
股東權益影響 19
4.其他 20
附件2:
首次填報企業財務快報主要指標差異表
年 月 金額單位:萬元
項 目
行 次
金 額
一、凈利潤 1 ——
(一)2006年度按會計制度核算的凈利潤 2
1.合并范圍變化影響 3
2.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變動影響 4
其中:對子公司核算方法變動 5
3.公允價值變動影響 6
其中: 投資性房地產 7
交易性金融工具 8
4.預計固定資產棄置費影響 9
5.長期資產減值轉回影響 10
6.
債務重組損益影響 11
7.利息費用資本化影響 12
8.其他 13
(二)2006年度按新會計準則核算的凈利潤 14
二、所有者權益 15 ——
(一)2006年12月31日按會計制度核算的所有者權益 16
1.合并范圍變化影響 17
2.長期股權投資差額影響 18
其中: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長期股權投資差額 19
3.公允價值變動影響 20
其中:金融工具 21
投資性房地產 22
4.預計負債影響 23
5.所得稅影響 24
6.少數股東權益影響 25
7.其他 26
(二)2007年1月1日按新會計準則核算的所有者權益 27
三、資產總額 28 ——
(一)2006年12月31日按會計制度核算的資產總額 29
1.合并范圍變化影響 30
2.公允價值變動影響 31
3.其他 32
(二)2007年1月1日按新會計準則核算的資產總額 33
四、負債總額 34 ——
(一)2006年12月31日按會計制度核算的負債總額 35
1.合并范圍變化影響 36
2.預計負債的影響 37
3.其他 38
(二)2007年1月1日按新會計準則核算的負債總額 39
五、補充資料 40 ——
(一)金融資產 41
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產 42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43
持有至到期投資 44
(二)交易性金融負債 45
(三)投資性房地產 46
(四)企業年金基金凈值 47
附件3:
固定資產投資指標表
年 月 金額單位:萬元
項 目
行次
本月數
本年累計數
上年同期數
一、實際完成投資額 1
(一)按投資方向 2 —— —— ——
1.主業 3
2.非主業 4
(二)按項目階段 5 —— —— ——
1.新開工項目 6 ——
其中:重點項目 7 ——
2.續建項目 8
其中:重點項目 9
二、到位資金 10
(一)自有資金 11
(二)貸款 12
(三)其他 13
備
注
填表人:
附件4:
企業財務快報編制說明
一、執行新會計準則企業《企業財務快報》編制說明
(一)執行新會計準則的企業(包括母公司尚未執行但子企業執行新會計準則的各級上市公司),《企業財務快報》可根據新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和快報有關指標解釋填報。
(二)《企業財務快報》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銷售產值”、“出口交貨值”、“計提折舊額”等指標仍按《關于印發中央企業2004年度企業財務快報的通知》(國資評價[2003]126號)的有關規定填報。
(三)特殊指標填報口徑解釋:
1. 銷售(營業)收入凈額: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產生的收入扣除折扣與折讓后的凈額。本項目不包括“其他業務收入”的內容。
2. 其他業務收入:指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實現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資產、出租無形資產、出租包裝物和商品、銷售材料、用材料進行非貨幣性交換(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或債務重組等實現的收入。
3. 銷售(營業)成本: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應結轉的成本。本項目按“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科目合并填寫。
4. 銷售稅金及附加:按“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填寫。
5. 營業(經營)費用:是指企業營業或銷售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按“銷售費用”科目填列。
6. 補貼收入:按計入“營業外收入”的政府補貼金額填列。
7. 人工成本支出:指企業為職工在職期間和離職后提供的全部貨幣性薪酬和非貨幣性福利,按照“應付職工薪酬”科目的內容填列。本項目不包括與法人單位簽訂勞務外包合同人員的薪酬。其中:
(1)從業人員
勞動報酬:按“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中“工資”明細填列。其中:“在崗職工工資總額”是指企業發放給人事關系和工資關系均在本企業且實際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固定職工、勞動合同制職工的工資、獎金及津貼等。
(2)福利及社會保險費用:反映企業在工資以外提供給員工的各種保險待遇。本項目按“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中的“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等明細項填列。
(3)其他人工成本支出:是指不包括在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福利及社會保險費用中的其他人工成本。本項目按“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中的“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非貨幣性福利”、“辭退福利”、“股份支付”等明細項填列。
8. 所有者權益總額: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本項目不包括“少數股東權益”。
9. 應交稅金總額:反映企業本月應交的各項稅金的合計數額,按“應交稅費”科目填列。本項目不包括印花稅。
10. 計提減值準備總額:是指企業本月或本年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的總金額。本項目按本期各項資產減值準備變化額填列。
二、《執行新準則企業財務快報分析指標表》編制說明
(一)新準則對凈利潤的影響:指因新舊會計準則差異而對凈利潤產生的影響數。其中:
1. 公允價值變動:指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損益的項目公允價值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其中“交易性金融工具”項目填寫交易性金融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數:“投資性房地產”項目填寫按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數。
2. 生產車間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指因生產車間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確認在當期損益而對凈利潤產生的影響數。
3. 開發費用資本化金額:指因開發費用資本化而比企業會計制度少計費用對凈利潤的影響數。
4. 利息費用資本化金額:指因新準則下利息費用資本化而比企業會計制度下少計費用對凈利潤的影響數。
5. 長期股權投資收益變動: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所產生長期股權投資尚未攤銷完畢的股權投資差額全額沖銷對期初留存收益的調整金額,以及其他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貸方股權投資差額沖銷對期初留存收益的調整金額和在原會計制度下的當期攤銷數。
6. 其他:指除上述情況以外,因新舊會計準則差異而對凈利潤產生的影響數。
(二)新準則對管理費用的影響:指因新舊會計準則差異而對管理費用產生的影響數。其中:
1. 生產車間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指生產車間固定資產修理費用確認在當期損益而對管理費用的影響數。
2. 開發費用資本化金額:指因開發費用資本化而對管理費用的影響數。
3. 開辦費:指因開辦費記入管理費用而產生的影響數。
4. 其他:指除上述情況以外,因新舊會計準則差異而對管理費用產生的影響數。
(三)新準則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指因新舊會計準則差異而產生的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數。其中:
1. 凈利潤變化影響:指因新舊會計準則差異導致的凈利潤差異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數。
2. 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影響:指不影響當期損益、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數。其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數。
3. 少數股東權益影響:指因少數股東權益并入合并權益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數。
4. 其他:指除上述情況以外,因新舊會計準則差異而對所有者權益產生的影響數。
三、《首次填報企業財務快報主要指標差異表》編制說明
(一)2006年度按會計制度核算的凈利潤:指2006年度按企業會計制度核算的凈利潤金額。
1.合并范圍變化影響:指因新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對合并范圍要求差異而產生的凈利潤差異。
2.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變動影響:指因新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對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不同而產生的凈利潤差異。其中,“對子公司核算方法變動”指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而產生的凈利潤差異。
3.公允價值變動影響:指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損益的項目公允價值變動而產生的凈利潤差異。其中,“交易性金融工具”項目指交易性金融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投資性房地產”項目指按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
4.預計固定資產棄置費影響:指因預計固定資產棄置費用而補提固定資產折舊費等對凈利潤產生的影響。
5.長期資產減值轉回影響:指新舊準則對資產減值規定不同而產生的凈利潤差異。
6.債務重組損益影響:指新準則允許確認債務重組損益而產生的凈利潤差異。
7.利息費用資本化影響:指因新舊準則下利息費用資本化規定不同而產生的凈利潤差異。
8.其他:指除上述情況以外,因新舊準則差異而產生的凈利潤差異。
(二)2006年度按新會計準則核算的凈利潤:指2006年度按新會計準則核算調整后的凈利潤金額。
(三)2006年12月31日按會計制度核算的所有者權益:指2006年12月31日按會計制度核算的所有者權益金額。
1. 合并范圍變化影響:指因新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對合并范圍要求不同而產生的所有者權益差異。
2. 長期股權投資差額影響:指因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所產生長期股權投資尚未攤銷完畢的股權投資差額全額沖銷對期初留存收益的調整金額,以及其他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貸方股權投資差額沖銷對期初留存收益的調整金額。
3. 公允價值變動影響:指“交易性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等由成本計量改按公允價值計量所產生的對期初留存收益的影響。
4. 預計負債影響:指確認預計負債對期初留存收益的影響。
5. 所得稅影響:指按新準則資產、負債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差額所確認所得稅費用對期初留存收益的影響。
6. 少數股東權益影響:指因少數股東權益并入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金額。
7. 其他:指除上述情況以外,因新舊會計準則差異而產生的所有者權益的差異。
(四)2007年1月1日按新會計準則核算的所有者權益:指2007年1月1日按新會計準則核算調整后的所有者權益金額。
(五)2006年12月31日按會計制度核算的資產總額:指2006年12月31日按會計制度核算的資產總額。 1.合并范圍變化影響:指因新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對合并范圍要求不同而產生的資產總額差異。 2.公允價值變動影響:指因按公允價值計量而產生的資產價值與按歷史成本計量的資產價值之間的差異。 3.其他:指除上述情況以外,因新舊會計準則差異而產生的資產總額的差異。
(六)2007年1月1日按新會計準則核算的資產總額:指2007年1月1日按新會計準則核算調整后的資產總額。
(七)2006年12月31日按會計制度核算的負債總額:指2006年12月31日按會計制度核算的負債總額。 1.合并范圍變化影響:指因新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制度對合并范圍要求不同而產生的負債總額差異。 2.預計負債的影響:指因確認預計負債導致的負債價值的變化。 3.其他:指除上述情況以外,因新舊會計準則差異而產生的負債總額的差異。
(八)2007年1月1日按新會計準則核算的負債總額:指2007年1月1日按新會計準則核算調整后的負債總額。
(九)補充資料:按照新會計準則分別填列“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交易性金融負債”、“投資性房地產”、“企業年金基金凈值”指標在2007年1月1日的賬面數。
四、《固定資產投資指標表》編制說明
(一)編制方法:本表由負責年度投資計劃管理的部門根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有關情況填報,財務部門負責審核。
(二)指標解釋。
1. 固定資產投資:指企業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的投資活動。
2. 實際完成投資額:指企業已完成的投資額。主業是指經國資委確認并公布的企業主要經營業務,主業完成投資額指本年已完成投資額中屬于企業主業范圍的投資額,非主業完成投資額是指本年已完成投資額中不屬于企業主業范圍的投資額。
3. 新開工項目:指本年度開工建設的投資項目。
4. 續建項目:指以前年度開工建設、本年度繼續建設的項目。
5. 重點項目:按照企業投資管理制度規定,經董事會或總經理辦公會議研究決定的項目。
6. 到位資金:指企業在當年籌集到位的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的各類貨幣資金總額。其中:自有資金指企業資本和經營積累,包括捐贈、溢價及從股市募集的資金等;貸款指企業向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借入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其他指除自有資金和貸款以外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