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府辦發〔2015〕185號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重慶市科普基地創建及
管理辦法的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科普基地創建及管理辦法》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12月3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科普基地創建及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加強科普陣地建設,提升區域科普能力,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有力支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和《重慶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重慶市科普基地(以下簡稱科普基地)是開展社會性、群眾性、經常性科普活動的有效平臺,對全市科普工作具有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主要從事科學和技術知識傳播、科普活動策劃和組織、科普創作、科普培訓、展教品研發等工作的機構或組織。
第三條 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科委,負責科普基地的創建、命名、發展、管理及評估等工作。
第二章 分類和條件
第四條 科普基地按照自身功能,分為場館類、旅游景區類、教育培訓類、傳媒類、研發創作類等5個類別。不同類別的科普基地,均實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按類別申報和創建。
第五條 申報科普基地的機構或組織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登記或注冊的法人單位,或受法人單位正式委托,能獨立開展科普活動的單位。
(二)在全市同行業中具有先進的科普展示水平、科學技術知識傳播能力、科普創作能力、展品研發能力,并具有較強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
(三)已被單位所在地命名為區(縣)級科普基地。
(四)有具體的工作部門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年度科普工作計劃和中長期科普工作規劃。
(五)具有穩定的經費來源,科普經費列入單位年度預算,能保證科普活動的正常開展。
(六)具備與開展科普工作相匹配的資源、設施、場所等條件。
(七)專職科普工作者不少于3名。
(八)具備一定的開展對外科普合作與交流能力。
(九)接受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指導和下達的科普工作任務。
(十)近2年累計組織開展3次及以上科普活動。
第六條 場館科普基地是指長期穩定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活動的場所。申報場館科普基地的機構或組織除具備科普基地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科普場館的建筑面積在800平方米以上,展廳面積占場館建筑面積50%以上,并具備與展廳條件相匹配的科普設施和器材。
(二)每年向公眾開放的天數不少于250天,每年對青少年實行優惠或免費開放的天數不少于30天(含法定節假日),在科技周、科普日等國家和全市重點科普活動期間對公眾實行優惠或免費開放,并公布開放的具體日期和活動內容。
(三)具備與場館面積、展品數量、參觀人次相應的科普講解和指導人員,原則上不少于2名。
(四)具有科普活動策劃、組織及執行能力,并能利用多種手段和載體開展科普活動。
第七條 旅游景區科普基地是指具有突出科技內涵和科普功能的旅游景區(點)。申報旅游景區科普基地的機構或組織除具備科普基地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已通過《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標準》4A級以上旅游景區(點)認定。
(二)具備與旅游參觀線路相匹配的科普旅游觀光導覽、導視系統,能夠通過文字、圖片、實物、互動視頻等形式展示景區內的科普元素。
(三)配備3名以上專職科普導游,并配以專門的科普導游詞(解說詞)。
第八條 教育培訓科普基地是指針對全市科普管理人員、科普業務人員、科普志愿人員、普通公眾開展科普培訓的機構。申報教育培訓科普基地的機構或組織除具備科普基地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由相關行政管理部門批準成立,并設有專門從事科普教育培訓的部門。
(二)專職教育培訓人員不少于5名,并聘任一定數量的客座專家等兼職培訓人員。
(三)具備一定規模的用于科普教育培訓的固定場所及設施設備,具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和任務。
(四)具有持續開發基于自身優勢的科普工作者教育培訓教材和課程資源的能力,有針對科普工作者教育培訓的教學大綱、教材及課程計劃,擁有主題內容明確、形式多樣的科普展教資源。
第九條 傳媒科普基地是指具有全市覆蓋能力,以電子媒介、印刷媒介等為載體,具備開展科普工作能力的機構。申報傳媒科普基地的機構或組織除具備科普基地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備主管部門批準的傳媒資質。
(二)具有一定數量的廣播、電視、網站、書籍等科普欄目或科普出版物。
(三)設有專門從事科普內容策劃、制作、編輯等業務的部門,配有10名以上的專(兼)職人員。
(四)有固定的欄目或版面開展傳播創新文化、報道科技新聞、普及科技知識、宣傳科技成果、舉辦科普活動、解讀科技政策等相關內容宣傳。
第十條 研發創作科普基地是指專門從事用于科普活動的設備、作品、教育等科普產品研發和原創性科普作品創作、科普創意策劃的機構。申報研發創作科普基地的機構或組織除具備科普基地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明確的科普產品研究開發、創作方向和年度研究開發、創作計劃。
(二)每年投入的科普產品研究開發經費應不低于本單位研發費用的20%。
(三)具有固定從事科普研發與創作工作的隊伍,其中專職人員不少于3名。
(四)具有固定的場所、儀器設備及其他必需的研發條件。
(五)具有相應的研發產品投入科普活動。
第三章 創建與申報
第十一條 各區縣(自治縣)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科普基地的推薦申報工作,市政府各部門所屬單位和中央在渝單位可與區縣(自治縣)進行聯合申報。
第十二條 鼓勵多個部門、區縣(自治縣)聯建共建科普基地。參與聯建共建各方應當簽訂聯建共建協議書,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并指定一個主要依托單位。
第十三條 申報科普基地的機構或組織應提交以下材料,并保證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一)《重慶市科普基地申報表》一式五份。
(二)單位法人證書或營業執照及相關資質的證明材料。
(三)場地設施、儀器設備等證明材料。
(四)人員資質、學歷等證明材料。
(五)近兩年開展各類科普活動或從事科普工作原始檔案等相關證明材料。
(六)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和科普工作年度計劃。
(七)申報單位認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四章 評審與命名
第十四條 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組織專家對申報的科普基地進行評審,評審分為資格審查、專家評審、現場考察、綜合評議四個階段,并提出科普基地建議名單(以下簡稱建議名單)。
第十五條 建議名單向社會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個工作日。公示期間,對建議名單持有異議的單位和個人,應以書面形式向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提出,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調查核實后作出決定。
第十六條 建議名單經公示后報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審定,審定的科普基地命名為“重慶市科普基地”,由市科委、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科協、市社科聯聯合授牌。
第五章 建設與發展
第十七條 科普基地應當遵守相關政策法規和社會準則,完善組織機構及工作制度,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積極組織開展科普活動,參加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重大主題活動,主動做好信息報送和宣傳推廣工作。
第十八條 科普基地的管理單位應當加大投入,為科普基地開展科普工作提供支撐和保障。各區縣(自治縣)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應對科普基地日常活動和相關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第十九條 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對科普基地申報的科普項目擇優進行支持,同時擇優向國家有關部委推薦申報國家級科普基地。
第六章 管理與評估
第二十條 科普基地每年向主管單位和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報送科普工作計劃及工作總結。市科委對科普基地實行“以獎代補”制度,對科普基地開展科普工作情況進行年度評估考核,對考核結果優良的科普基地予以獎勵,對考核結果不合格的科普基地提出整改意見并指導其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整改工作。
第二十一條 科普基地采取屬地化管理,自覺接受所在區縣(自治縣)科技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實行“競爭入選、達標認定、定期評估、不合格淘汰”的動態管理機制。
第二十二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取消“重慶市科普基地”稱號。
(一)連續兩年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
(二)有損害公眾利益的行為,經指出后仍不整改的。
(三)經專項評估不符合科普基地命名條件的。
(四)有違紀違法行為的。
(五)不接受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業務指導和科普任務,或未向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提交年度工作計劃和總結的。
(六)科普基地發生重大變化且變化后不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三條 以上科普基地創建條件中有關人員配備的標準,不作為事業單位編制核定的依據。
第二十四條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可結合實際,參照本辦法制定本地區科普基地創建及管理辦法。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重慶市科普基地創建及管理暫行辦法》(渝辦發〔2009〕118號)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本人執業以來,秉著“信譽為本”、“客戶至上”的執業精神,倡導“法理精神和服務創造價值”的理念,始終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社會公平正義至上、當事人合法權益至上”的執業追求,在法學專業領域不斷學習,深入研究。憑借對國內經濟政策、社會動向的準確把握及現行法律的深刻領會,依托與各級司法部門、行政機關、行業協會、中外企業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以學者的嚴謹態度,專家的服務水準,為委托人提供優質高效、盡職盡責的法律服務!? 在1年多的律師執業過程中,我經辦了大量的各類法律事務:成功辦理民事經濟案件30余起,在諸多業務中,我尤擅長公司、企業法律事務的處理,民商、經濟案件的仲裁和訴訟案件的代理。因此,我憑借自己嫻熟公司法、合同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勞動法等相關法律的優勢,先后內蒙古多家企事業單位的專職法律顧問。在承辦案件、擔任法律顧問或提供其它法律服務的過程中,我努力運用法律、智慧、勇氣、謀略和技巧,竭誠為顧問單位、委托人服務,維護了顧問單位的合法權益。執業2年多來,我通過自己“熱心、細心、精心、耐心”的法律服務,贏得了顧問單位和廣大委托人的一致好評!?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失效]
1982-03-08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3修正)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
1989-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確認1955年至1965年期間授予的軍官軍銜的決定
1988-07-07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
1997-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汕頭市和珠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各自的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6-03-17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1998-03-06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8-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2000-04-29臺灣省出席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2002-04-28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存款保險條例
2015-02-17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2012修訂)
2012-01-05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1年修訂)
2011-01-08中央政法補助專款管理辦法
1999-09-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12-26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2-09-01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關于調整進境物品稅稅目稅率的通知
2011-01-24關于開展土地治理項目專題調研工作的通知
2010-08-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原產于赤道幾內亞部分商品實施零關稅的通知
2010-06-0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強降雪防范應對工作的通知
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