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環境保護限期治理管理辦法》公布。辦法規定,環保限期治理的最長期限為1年,環保部門不得通過重復下達限期治理決定等方式,變相延長限期治理期限。
排污單位的污染源有下列三種情形之一,應令其進行“限期治理”:一、排放水、氣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或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廠界噪聲超標排放的;二、排放國務院或者省政府確定實施總量削減和控制的重點污染物,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三、固體廢物處置場所(包括危險廢物貯存場所)達不到規范處置、貯存要求的。
省、市、縣環保部門都有“限期治理”的決定權。其權限劃分為:水、氣污染源屬于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的限期治理,由省環保廳決定。屬于省重點監控企業的限期治理,由所在地設區的市級環保部門決定,報省環保廳備案。其他排放水、氣污染物的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級環保部門依法和依照本辦法劃分市、縣兩級的限期治理決定權限,由市級環保部門或者縣級人民政府、縣級環保部門分別決定實施限期治理,報省環保廳備案。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廠界噪聲超標排放、固體廢物處置不規范單位的限期治理,省屬以上企業由環保廳決定;省屬以下企業和其他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級環保部門依法和依照本辦法劃分市、縣兩級的限期治理決定權限,由市級環保部門或者縣級人民政府、縣級環保部門分別決定實施限期治理,報省環保廳備案。市級環保部門實施限期治理有困難的,可以報請省環保廳決定限期治理。市級環保部門對依法應予限期治理的排污單位不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省環保廳應當責成市級環保部門依法決定限期治理,或者直接決定限期治理。
限期治理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環保部門不得通過重復下達限期治理決定等方式,變相延長限期治理期限。限期治理期限屆滿后,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環保部門應當及時組織現場核查。對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排污單位,解除限期治理;對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排污單位,報請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依法責令關閉。
環保部門可根據排污單位的解除申請及時組織核查,對確已提前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排污單位,作出提前解除限期治理的決定。并應當將被解除限期治理的排污單位確定為重點監管對象,加強監督檢查。對被解除限期治理后再次排放污染物超標或者超總量的排污單位,或者固體廢物處置場所再次達不到規范處置、貯存要求的排污單位,應當從重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18修正)
201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1967-12-02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08-04-23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辦法
2011-09-30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調整國務院所屬組織機構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行使原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權的決定
1983-03-0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96修正)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02-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99-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0-03-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1978年底以前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情況和意見報告的決定
1987-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1994-03-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199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9第二次修訂)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2001-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14-11-24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2013-11-1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1970-01-01關于印發《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3-07-04國務院關于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
2013-06-13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國務院關于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12-3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1-12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