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患病、受傷、失業……這是每位勞動者都不愿面對的問題,又是可能或必將發生的問題。
如何幫助處于上述困境的勞動者?今天由國務院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的社會保險法草案,就是旨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法律案。
這是繼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6月通過勞動合同法,8月通過就業促進法、審議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后,又一部關系到每位勞動者切身利益的重要社會領域法律案,被提請國家立法機關審議。
社會保險制度一向被稱為“廣大職工的安全網、維護社會穩定的減震器”;社會保險法被認為是民生福祉的保障,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因此,從1995年就開始擬定的社會保險法,對于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廣覆蓋、保基本”被定為立法方針
經過多年實踐,我國基本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五種主要的社會保險制度。
這些制度形成了我國社會保險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了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證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險制度。到今年9月底,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97億,到年底可能超過2億;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1.15億;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89億;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為1.15億,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是7300多萬。
但目前我國各種社會保險項目,分別由單項法規和政策來規范缺乏高位階的綜合性法律,強制性比較弱。
在社會保險費用的征收、強制執行等環節缺少強制措施,再加上法律責任欠缺,導致一些用人單位社會保險的觀念淡薄,為了降低用工成本不參加社會保險,或者長期拖欠社會保險費。為此,制定一部綜合的、統一的社會保險法,勢在必行。
據介紹,制定這一草案堅持了三條基本思路:一是社會保險水平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二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為改革留有余地。三是分類規范,逐步完善。該草案確立了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重點對社會保險的原則、各險種的覆蓋范圍、社會保險待遇項目和享受條件、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等內容做了規范。
明確國家建立五種社會保險制度
草案明確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五種社會保險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必要的物質幫助。同時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考慮到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險正處于試點階段的實際情況,草案規定:“國家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
草案分別對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險種的繳費對象做了明確規定:
——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適用于除公務員以外的所有單位全日制從業人員。具體規定為: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及其職工,機關、團體、事業單位及其不適用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應當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基本醫療保險適用于所有單位從業人員。具體規定為: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及其職工,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非全日制從業人員,應當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適用于除公務員之外的所有從業人員。具體規定為: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應當為其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機關、團體、事業單位應當為其不適用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p#分頁標題#e#
單位應按月公示繳納社會保險費情況
社會保險費的征收關系到每位勞動者的利益,為此,必須在法律中規定相應的強制措施,確保有關單位按時足額交納保費,履行法定義務。為此,草案規定,社會保險費應當按時足額繳納,非因法定事由不得減免。單位應當按月將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向本單位職工公示。
草案規定:對不繳納或者不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經其主管部門同意,可以從該單位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中劃扣社會保險費。對不足額繳納且未提供擔保的,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相應價值的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
各項社會保險基金不得相互調劑使用
為了規范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與運營,草案主要做了以下規定:
一是明確規定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按照社會保險險種分別建賬、分賬核算,不得相互擠占或者調劑使用。
二是規定了社會保險基金的預算管理。
三是原則規定了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草案規定:“社會保險基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四是為了增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社會監督,草案規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社會保險基金的收入、支出、結余和收益情況。”
確保個人及時足額領取社會保險待遇
為了保障參加社會保險的個人及時足額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草案規定:一是規定了參加社會保險的個人享受各項社會保險待遇的基本條件、待遇內容。二是對個人跨地區流動或者發生職業轉換需要轉移接續社會保險關系的事項,授權國務院做出規定。
加強對社會保險的監督
為了加強社會保險的監督工作,草案主要做了以下規定:
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對單位、個人遵守社會保險法律、法規的情況以及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管理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財政部門、審計機關對社會保險基金進行監督。統籌地區可以成立由參加社會保險的單位代表、個人代表、工會代表、相關專家等組成的社會保險監督委員會,對社會保險基金進行社會監督,對社會保險工作提出咨詢意見。
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將負法律責任
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
法制網北京12月23日訊
?
來源: 法制網——法制日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本人執業以來,秉著“信譽為本”、“客戶至上”的執業精神,倡導“法理精神和服務創造價值”的理念,始終堅持“憲法法律至上、社會公平正義至上、當事人合法權益至上”的執業追求,在法學專業領域不斷學習,深入研究。憑借對國內經濟政策、社會動向的準確把握及現行法律的深刻領會,依托與各級司法部門、行政機關、行業協會、中外企業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以學者的嚴謹態度,專家的服務水準,為委托人提供優質高效、盡職盡責的法律服務!? 在1年多的律師執業過程中,我經辦了大量的各類法律事務:成功辦理民事經濟案件30余起,在諸多業務中,我尤擅長公司、企業法律事務的處理,民商、經濟案件的仲裁和訴訟案件的代理。因此,我憑借自己嫻熟公司法、合同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勞動法等相關法律的優勢,先后內蒙古多家企事業單位的專職法律顧問。在承辦案件、擔任法律顧問或提供其它法律服務的過程中,我努力運用法律、智慧、勇氣、謀略和技巧,竭誠為顧問單位、委托人服務,維護了顧問單位的合法權益。執業2年多來,我通過自己“熱心、細心、精心、耐心”的法律服務,贏得了顧問單位和廣大委托人的一致好評!?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2009年修正)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2008-08-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07-03-1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2002修訂)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
1997-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俄羅斯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1995-02-28臺灣省出席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1992-09-04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1992-04-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制定的法律、法令效力問題的決議
1979-11-29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1994-03-22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3-01財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19-03-01公共機構節能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2013-02-06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2-09-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
2012-07-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福建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網站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1-04-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