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務院關于健全各部委責任制的一些問題的原則規定,在對外經濟貿易工作方面,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經濟委員會、對外經濟貿易部的具體分工如下:
㈠ 關于進出口貿易計劃和國際收支計劃的制定及其執行。
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各部門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編制進出口貿易計劃和國際收支計劃(包括年度計劃和中長期計劃,
廣東、
福建兩省計劃應包括特區,下同),報送國家計委、對外經濟貿易部和中國人民銀行,抄送國家經委、財政部。對外經濟貿易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分別負責匯總,中國銀行參于審核,提出全國進出口貿易計劃建議草案和國際收支計劃建議草案,由國家計委商同國家經委綜合平衡后,作為國民經濟計劃的組成部分,報國務院批準下達。
⒉ 各部門、地方在執行進出口貿易計劃和國際收支計劃中發生的重大問題,由國家經委組織協調。
⒊ 進出口貿易計劃執行當中需要調整時,有關出口總額、收購總額和主要商品(具體目錄另行商定)的調整,由對外經濟貿易部商同國家計委、國家經委進行;其它商品,由對外經濟貿易部商主管部門調整,其中影響盈虧較大的商財政部;進口計劃的調整,由國家計委分別同進口商品主管部及國家經委、對外經濟貿易部、財政部商定。國際收支計劃執行中的調整和重大的外匯調度,由國家計委商中國人民銀行、對外經濟貿易部、財政部并中國銀行后決定。重大的調整要報請國務院批準。
⒋ 有關外匯管理制度辦法的制定修改等事宜, 由中國人民銀行商同國家計委、
國家經委、財政部、對外經濟貿易部提出解決意見,報國務院審批。
非貿易外匯收支,在國家計劃確定后,由財政部安排。非貿易外匯收入留成辦法和收支的管理制度,由財政部負責擬訂。非貿易外匯收支單獨立戶,年終結算。⒌ 全國進出口貿易和外匯收支的月、季、年度統計報表,分別由對外經濟貿易部、海關總署、 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布置和統一表式編制。 國家對外正式公布統計數字,由國家統計局審定。
㈡ 關于利用外資計劃的制定及其執行。
⒈ 國家計委根據發展國民經濟計劃的要求,提出利用外資的規模、使用方向和限額以上項目,并組織有關部門及地方,做好重大建設項目的選擇及方案的論證。
⒉ 簽訂政府間貸款協定和協議的問題,按國務院授權辦理。財政部應會同有關部門逐步建立和健全統一的利用外資的財務、會計制度和債務報告制度,加強財務管理和財政監督。
⒊ 利用外資實行統一計劃、分級管理的辦法。中央各部門直屬企業事業單位使用外資,由中央各部門編制計劃;地方所屬單位使用外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委會同同級經委、對外經濟貿易和財政部門編制計劃。各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利用外資計劃報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對外經濟貿易部,同時送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并中國銀行。由對外經濟貿易部匯總,國家計委會同有關部門綜合平衡、統一審定后,分別納入各級國民經濟計劃和各級財政預算(或部門的財務收支計劃)。⒋ 利用國外貸款或采取中外合資經營、合作經營、合作開發、
補償貿易方式進行建設的限額以上項目,其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均由國家計委會同國家經委、對外經濟貿易部、財政部、中國銀行及有關部、委審批。其中,投資總額一億元以上的,由國家計委組織初審后,報請國務院審批。限額以下的項目,按隸屬系統,分別由主管部門或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會同當地中國銀行在國家計劃規定的額度內審批,報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對外經濟貿易部、財政部備案。但對其中需要經全國綜合平衡后才能解決燃料、動力、原料、交通運輸等問題的,要報國家計委會同國家經委、對外經濟貿易部及有關部門審批。對上述備案的限額以下項目,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對外經濟貿易部、財政部在收到備案文件一個月內,如發現存在問題,經四個部門會商后由國家計委通知主管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復審。凡屬于現有企業利用外資進行技術改造的項目,按有關技術改造項目的審批辦法辦理。
⒌ 利用外資的對外談判、簽約、審批協議合同和章程、采購設備器材及國際招標等工作,除國務院批準由別的部門歸口管理的以外,均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負責組織有關主管部門、地方進行,銀行及財政部門參加。限額以上項目的談判結果,如與原批準的文件有重大出入時,應商國家計委進行復審后再對外簽約。
⒍ 利用外資項目的對外及有關的協調工作,除國務院另有規定者外,均由對外經濟貿易部通過主管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歸口管理。
⒎ 一切利用外資的項目,在安排外資的同時必須相應落實人民幣配套資金。中央項目由國家計委商國家經委、財政部會同有關部安排;地方項目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委和財政廳(局)安排。還本付息也按此原則辦理。具體辦法另訂。
⒏ 對外經濟貿易部負責匯總利用外資的統計報表,并向國家計委、國家經委、財政部、國家統計局報送有關的統計報表及執行情況,并抄送中國銀行。各部門和地方有關部門按照統計制度規定,按時向對外經濟貿易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對外經濟貿易部門報送統計報表。
⒐ 對外經濟貿易部應就各部門、地方、企業利用外資的問題,提供咨詢和業務指導。
㈢ 關于引進技術和進口成套設備計劃的制定及其執行。
⒈ 引進技術和進口成套設備計劃,由各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提出,報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對外經濟貿易部,同時抄送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并中國銀行。由對外經濟貿易部匯總。 國家計委會同國家經委、對外經濟貿易部等有關部門
審定。 所需外匯和國內資金,按渠道統一納入國家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和國際收支
計劃。
⒉ 使用國家外匯、出口信貸和留成外匯的限額以上項目,其項目建議書及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國家計委為主,會同國家經委、國家科委、對外經濟貿易部、財政部,組織有關部門進行審批。使用國家外匯的限額以下項目,屬于現有企業技術改造性質的,按技術改造項目的審批辦法辦理;屬于其他方面的,由對外經濟貿易部會同有關部門審批。使用留成外匯的限額以下項目,屬于現有企業技術改造性質的,也按技術改造項目有關的審批辦法辦理;其他方面的項目,由主管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按有關規定在計劃額度內審批,并報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對外經濟貿易部、財政部和有關主管部備案。
⒊ 引進技術和進口成套設備的對外工作,包括詢價、技術與商務的談判、簽約、合同的審批等,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負責組織有關部門和地方進行。談判結果如與原批準方案有較大出入時,應商同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復審后再確定可否對外簽約。
引進技術和成套設備的統計,由各部門、地方按統計制度負責填報,報送對外經濟貿易部匯總。
⒋ 引進項目的進口設備分交,由國家經委負責組織審批。
⒌ 引進技術和成套設備的消化推廣工作,由國家經委組織有關部門、地方進行。
㈣ 關于對外援助計劃和接受外援計劃的制定及其執行。
⒈ 對外經濟貿易部歸口管理對外援助工作。國家計委商同對外經濟貿易部和財政部,根據我國政府對外援助的方針政策、雙邊協議、中央的有關批示和我國國力的可能,確定中期和年度的援外總金額。具體國別援款和項目的安排,由對外經濟貿易部根據年度援外總規模和對外政策擬定,報國家計委、財政部納入國民經濟計劃和國家預算。⒉ 關于國際組織、外國政府或非政府組織對我國的無償援助或贈款,由對外經濟貿易部統一歸口管理。聯合國各專門機構在正常預算和所屬基金內安排的捐贈事項,仍按目前分工,由有關對口部門管理。各對口部門接受援助的項目,應定期向對外經濟貿易部和財政部報告使用情況,并抄送中國銀行。凡援助項目需要國內配套資金、材料和配套設備的,由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按規定的渠道解決,經落實后才能正式簽約。
⒊ 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向國外投資,由對外經濟貿易部歸口管理。其中,限額以上項目對外成交后,報國家計委備案,涉及金融擔保和貸款的,抄送中國銀行。有些項目如需動用國家外匯,在國內購買設備材料等涉及全國計劃平衡的,應事先商國家計委確定。
㈤ 有關對外經濟貿易及利用外資方面的法律、規章和政策措施,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負責擬定,有的應商同國家計委、國家經委、財政部和有關部門擬定,報國務院或人大常委會審批頒發。
㈥ 有關對外經濟貿易政策及執行當中發生的重大問題,由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和對外經濟貿易部、財政部共同研究,協商解決。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聯系,相互通報情況,緊密協作,積極配合。
㈦ 過去有關規定同本文件有矛盾的,按本文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