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日期:2002-1-1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引進合同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十二條的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條例》第二條規定的受方和供方簽訂的下列技術引進合同,不論供方國別和地區、受方資金來源和償付方式,均應當按照《條例》和本細則的規定向審批機關申請辦理審批手續:
(一)工業產權的轉讓或者許可合同。工業產權的轉讓或者許可合同是指涉及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專利權、外觀設計專利權以及商標權的轉讓或者許可的合同(僅涉及商標權轉讓的合同除外);
(二)專有技術許可合同。專有技術許可合同是指提供或者傳授未公開過、未取得工業產權法律保護的制造某種產品或者應用某項工藝以及產品設計、工藝流程、配方、質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技術知識的合同;
(三)技術服務合同。技術服務合同是指供方利用其技術為受方提供服務或者咨詢以達到特定目標的合同,包括受方委托供方或者與供方合作進行項目可行性研究或者工程設計的合同,雇用外國地質勘探隊或者工程隊提供技術服務的合同,委托供方就企業技術改造、生產工藝或者產品設計的改進和質量控制、企業管理提供服務或者咨詢的合同等(聘請外國人在中國企業任職的合同除外);
(四)含工業產權的轉讓或者許可、專有技術許可或者技術服務任何一項內容的合作生產合同和合作設計合同;
(五)含工業產權的轉讓或者許可、專有技術許可或者技術服務任何一項內容的成套設備、生產線、關鍵設備進口合同;
(六)審批機關認為應當履行審批手續的其他技術引進合同。
第三條 沒有對外技術引進經營權的公司、企業、團體或者個人引進技術時,應當委托具有對外技術引進經營權的公司、企業對外簽訂技術引進合同,并出具委托書。
第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以下簡稱外商投資企業)從供方獲得技術所簽訂的技術引進合同,應當按照本細則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國投資者以工業產權或者專有技術作為投資的,按照國家有關外商投資企業的法律和規定辦理。
第五條 技術引進合同的審批機關是對外經濟貿易部(以下簡稱經貿部)和經貿部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省轄市的對外經濟貿易廳、委、局及其他管理機關(以下簡稱授權審批機關)。
第六條 技術引進合同,按照下列規定分級審批:
(一)由國務院各部、委和各直屬機構批準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項目,其技術引進合同由經貿部審批;
(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省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主管機關批準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項目,其技術引進合同由同級授權審批機關審批;如果該項技術引進合同系委托跨地區的其他公司對外簽訂的,在征得委托方所在地的授權審批機關同意后,可以由簽約地的授權審批機關審批。合同批準后,簽約地的授權審批機關應當將合同批準證書復印件送委托方所在地的授權審批機關備案。但是,跨地區委托設在北京的公司(不包括北京市屬公司)對外簽訂的技術引進合同,由經貿部審批;
(三)外商投資企業從供方獲得技術所簽訂的技術引進合同,屬于國務院各部、委和各直屬機構批準的外商投資企業的,由經貿部審批;其他的分別由授權審批機關審批。
第七條 技術引進合同應當訂明下列事項:
(一)合同名稱;
(二)引進標的技術的內容、范圍和要求;
(三)引進技術達標考核檢驗的標準、期限、措施及風險責任的承擔;
(四)引進技術的保密義務,改進技術的歸屬和分享;
(五)價款或者報酬總價和各分項價格,以及支付方式;
(六)違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式;
(七)爭議的解決辦法;
(八)名詞和術語的解釋。
與履行合同有關的附件資料,可根據當事人的協議作為技術引進合同的組成部分。
第八條 涉及在中國取得專利權或者商標權的轉讓或者許可的技術引進合同,應當寫明有關專利號或者專利申請號、商標注冊號和附具商標式樣。屬于專利權轉讓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規定,向專利局備案;屬于商標許可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規定,向商標局備案。
第九條 供方應當保證所提供的技術或者文件資料完整、準確、有效,能夠達到合同規定的技術目標。技術文件交付的時間應當符合受方工程的計劃進度要求。
第十條 受方需要供方提供引進技術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或者設備的,其價格不得高于國際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價格。
第十一條 供方應當保證自己是所提供技術的合法擁有者,或者保證自己有權轉讓或者許可該項技術。受方使用轉讓或者許可的技術生產或者銷售產品如被第三方指控侵權,應當由供方負責應訴;如被第三方指控的侵權成立,受方的經濟損失由供方負責賠償。
第十二條 在合同有效期內,改進技術的所有權,包括申請專利的權利,屬于改進方。在受方向供方提供改進技術時,其條件應當與供方向受方提供改進技術的條件相同。
第十三條 對供方提供或者傳授的專有技術和有關技術資料,受方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范圍和期限承擔保密義務。保密期限一般不得超過合同有效期限;因特殊情況需要超過合同有效期的,應當在合同中訂明,并在申請辦理審批手續時申明理由。
在受方承擔保密義務期限內,由于非受方原因技術被公開,受方承擔的保密義務即行終止。合同規定供方在合同有效期內向受方提供其發展和改進技術的,受方可以在合同期滿后繼續承擔保密義務,保密期限自供方提供該項技術之日起計算,但該期限不得超過原合同規定的期限。
第十四條 未經審批機關批準,合同中不得含有限制受方利用引進技術生產的產品出口的條款。但屬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
(一)供方已簽訂獨占許可合同的國家和地區;
(二)供方已簽訂獨家代理合同的國家和地區。
第十五條 未經審批機關批準,合同中不得規定禁止受方在合同期滿后繼續使用技術的條款。合同期滿時,引進技術所涉及的專利尚未期滿的,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六條 供方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法的規定納稅。
第十七條 技術引進合同的受方或者代理對外簽約的公司、企業,應當在簽約之日起三十日內,按照本細則第六條的規定向審批機關報送下列正式文件:
(一)合同報批申請書。申請書內容應當包括合同名稱、供方國別及廠商名稱、引進標的技術的內容和范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準機關及文號等;
(二)合同副本(如系外文本,應當附合同中文譯本);
(三)簽約各方的法律地位證明文件的復印件;
(四)經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及資金落實情況。
為有助于合同審批,受方或者代理對外簽約的公司、企業可以在談判前或者談判過程中,就合同主要內容或者某些條款向審批機關征求意見或者提請預審。
第十八條 本細則第十七條規定報送的技術引進合同及其他文件中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審批機關應當責成當事人限期修改,不修改的,不予批準:
(一)違反國家現行法律和法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二)損害國家主權;
(三)合同內容與批準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不符;
(四)合同的基本條款和內容不完善;
(五)合同未對所轉讓或者許可的技術引起的產權爭議及其他履約中出現爭議的責任及其解決辦法作出明確、合理規定;
(六)合同未對所轉讓或者許可的技術應當達到的技術水平、經濟效益,包括對使用該項技術生產產品的質量保證作出合理規定;
(七)引進技術的價格和支付方式不合理;
(八)合同各方的權利、責任、義務的規定不夠明確、對等、合理;
(九)合同規定有未經國家稅務機關同意的稅收優惠承諾。
第十九條 審批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決定批準或者不批準。審批機關按照第十八條規定提出修改的合同,其審批期限自收到修改后的合同文本或者修改書之日起計算。
審批機關逾期未予答復的,視為合同獲得批準。
第二十條 合同自批準之日起生效,由審批機關頒發經貿部統一印制和編號的《技術引進合同批準證書》。
第二十一條 技術引進合同超過《條例》第八條規定的十年期限或者含有《條例》第九條規定的限制性條款的,受方應當在按照本細則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時,向審批機關提交申請報告,詳細說明理由。
第二十二條 修改經批準的技術引進合同的技術標的內容、價格、期限及保密期限條款,應當經簽約各方協商一致并征得原審批機關書面同意。該項修改與原批準的技術標的內容不符或者超過原批準所需外匯金額的,應當按照《條例》第四條和第十一條以及本細則第六條的規定重新辦理審批手續。
第二十三條 授權審批機關應當在批準技術引進合同之日起十日內,將《技術引進合同批準證書》的復印件及其他有關資料報送經貿部備案。
第二十四條 技術引進合同在執行過程中辦理有關銀行擔保、信用證、支付、結匯、報關納稅等項業務時,應當按照規定向有關機關出示《技術引進合同批準證書》或者其復印件;不能出示的,銀行、海關、稅務機關有權拒絕受理。
第二十五條 本細則由經貿部負責解釋,由經貿部自行修訂。
第二十六條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五年九月十八日經貿部發布的《技術引進合同審批辦法》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楊勇軍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山東統河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原濟南軍區空軍法律顧問處主任、司法辦主任,空軍優秀律師,中共黨員,曾任濟南軍區空軍法律顧問處主任、濟南軍區空軍政治部司法辦主任,擔任多個機關事業單位法律顧問,多次參與重大建設項目合同審查,在軍隊期間每年帶領法律骨干深入基層部隊開展法制教育,本人多次被空軍表彰為“優秀律師”,多次被市、區司法行政部門評為優秀律師,所領導的法律顧問處多次被空軍評為“先進法律顧問處”。已有十多年執業經歷,涉及民事、刑事、行政等各類案件,法律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曾在中國軍法、山東法制報、法制與社會、天涯論壇、今日頭條等多家報刊網絡發表文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
2016-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
1995-10-30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決議
2012-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3-04-26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5-03-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5-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在一九七九年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將革命委員會改為人民政府的決議
1979-09-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1-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修訂)
2003-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2016修正)
2016-06-06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2018年修訂)
2018-06-30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
2017-10-05志愿服務條例
2017-09-07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
2015-08-18國務院醫改辦關于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通知
2014-01-28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票據管理實施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5號國務院令
2013-01-31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3-03-28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3-02-03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2012修訂)
2012-11-30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