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
根據1998年國家預算收入科目進行較大調整的情況,總局結合稅收工作實際需要,本著簡化、高效的原則,對1998年稅收會計、統計報表體系及其有關指標口徑進行了認真研究并作出必要調整,現通知如下:
1998年稅收會計、統計報表共15種,其報表種類、表式和指標口徑在1997年報表體系的基礎上,有以下修訂和調整:
一、刪除《稅收資金平衡月報表》中應征、待征、入庫能交基金和調節基金科目,其清欠收入分別反映在“應征其他收入”、“待征其他收入”和“入庫其他收入”科目。
二、在《應征、欠繳、在途、查補稅金明細月報表》、《入庫稅金明細月報表》、《減免稅金明細月報表》、《提退稅金明細月報表》、《稅收收入分經濟類型統計月報總表》、《稅收欠稅分項目統計月報表》中,將原“一、工商稅收合計”、“二、企業所得稅合計”二個大類項目合并為“一、稅收合計”項目,其下各稅種按1998年國家預算收人科目中的排列順序設置;刪除原“三、國家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四、國家預算調節基金”項目;將原“五、其他收入”項目改為“二、其他收入合計”項目,以集中反映除稅收以外的,由稅務部門負責征收入庫的各種附加收入、費用收入、清欠收入和農業稅收入等等。其下刪除原“清理煙酒專項收入”項目,將該收入并入“其他”項目;增設“‘兩金’清欠收入”項目;刪除原“陸上石油礦區使用費”項目。
上列各表“稅收合計”均反映由稅務部門組織征收入庫的工商稅收和企業所得稅之和,其數據與《稅收資金平衡月報表》相關數據的對等關系是:
(一)《應征、欠繳、在途、查補稅金明細月報表》中:(1)“應征稅金累計”欄稅收合計,應等于《稅收資金平衡月報表》中“應征工商稅收”、“應征企業所得稅”期末余額之和;(2)“欠繳稅金期末余額”欄稅收合計,應等于《稅收資金平衡月報表》中“待征工商稅收”、“待征企業所得稅”期末余額之和;(3)“在途稅金期末余額”欄“稅收合計”加上“其他收入合計”,應等于《稅收資金平衡月報表》的“在途稅金”期末余額。
(二)《入庫稅金明細月報表》中“一、稅收合計”,應等于《稅收資金平衡月報表》中“入庫工商稅收”、“入庫企業所得稅”期末余額之和。
(三)《減免稅金明細月報表》中“稅收合計”加上“其他收入合計”,應等于《稅收資金平衡月報表》的“減免稅金”期末余額。
(四)《提退稅金明細月報表》中“出口退稅”、“提取代征、代扣手續費”、“其他退稅”三欄之和,應等于《稅收資金平衡月報表》的“提退稅金”期末余額。
(五)《稅收收入分經濟類型統計月報總表》合計數,應等于《稅收資金平衡月報表》中“入庫工商稅收”、“入庫企業所得稅”期末余額之和。
(六)《應征、欠繳、在途、查補稅金明細月報表》中“應征稅金累計”、“欠繳稅金期末余額”欄的“二、其他收入合計”,以及《入庫稅金明細月報表》的“二、其他收入合計”,應分別與《稅收資金平衡月報表》的“應征其他收入”、“待征其他收入”、“入庫其他收入”對應一致。
三、改變多年來稅收入庫報表完全按國家預算收入科目“款”、“項”設置報表(指標)項目的辦法,兼顧需要與可能,在基本滿足實際工作需要的基礎上對報表項目適當進行簡化。調整后的《入庫稅金明細月報表》除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等主要稅種按改革后國家預算收入科目的“款”級設置較詳細的項目外,其他各稅種一般只設一個稅種項目。
1998年《入庫稅金明細月報表》主要指標口徑如下:
(一)本表“增值稅”項目反映按照增值稅暫行條例征收入庫的國內增值稅、進口貨物增值稅和審批退庫的出口貨物退增值稅。
1.“國內增值稅”項目反映國家稅務局系統征收入庫的一般增值稅和按“先征后退”政策審批辦理退庫的校辦、福利、外商投資企業增值稅退稅。這里所指一般增值稅,即表內“一般增值稅”項目包括國有企業增值稅、集體企業增值稅、股份制企業增值稅、聯營企業增值稅、外商投資企業增值稅、私營企業增值稅、其他企業增值稅和增值稅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為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
由財政部、財政部駐各地專員辦事機構審批退庫的各種“菜籃子”、廢舊物資回收、三線搬遷等增值稅退稅,一律不在本項反映和抵減。
2.“進口貨物增值稅”項目反映海關代征的一般進口貨物增值稅、特定區域進口自用物資增值稅和進口貨物增值稅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為中央固定收入。由財政部按“先征后退”政策審批退庫的一般進口貨物退增值稅以及特定區域進口自用物資退增值稅,一律不在本項反映和抵減。
3.“出口貨物退增值稅”項目反映國家稅務局審批退庫的出口貨物增值稅,為中央固定收入退庫。
(二)本表“消費稅”項目反映按照消費稅暫行條例征收入庫的國內消費稅、進口消費品消費稅和審批退庫的出口消費品退消費稅。由財政部審批辦理的一般消費稅退稅和進口消費品退稅,一律不在本項反映和抵減。
1、“國內消費稅”項目反映國家稅務局系統征收入庫的一般消費稅和按“先征后退”政策審批辦理退庫的外商投資企業消費稅退稅。這里所指一般消費稅,即表內“一般消費稅”項目包括國有企業消費稅、集體企業消費稅、股份制企業消費稅、聯營企業消費稅、外商投資企業消費稅、私營企業消費稅、其他企業消費稅和消費稅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為中央固定收入。
2.“進口消費品消費稅”項目反映海關代征的進口消費品消費稅以及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為中央固定收入。
3.“出口消費品退消費稅”項目反映國家稅務局審批退庫的出口消費品消費稅,為中央固定收入退庫。
(三)本表“營業稅”項目反映按照營業稅暫行條例征收的營業稅和稅務部門按“先征后退”政策審批退庫的校辦企業、福利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營業稅退稅。由財政審批辦理的營業稅退稅,本項目不反映和抵減。
1.“鐵道營業稅”項目反映鐵道部在中央集中繳納的營業稅,為中央固定收入。
2.“金融保險營業稅”項目的“中央”欄反映各銀行總行、保險總公司繳納的全部營業稅以及對其余金融保險企業按提高3%稅率征收的營業稅,為中央固定收入;其“地方”欄反映對除各銀行總行、保險總公司以外的其余金融保險企業按5%稅率征收的營業稅,為地方固定收入。
3.“其他營業稅”項目反映對除鐵道部、金融保險企業以外的其他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般營業稅和營業稅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
(四)本表“企業所得稅”項目反映按照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征收入庫的全部企業所得稅。
1.表內“國有企業”項目反映國有的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2.表內“集體企業”項目反映對集體金融保險企業和一般集體企業征收的企業所得稅;
3.表內“股份制企業”項目反映對股份制金融保險企業、一般中央股份制企業、一般地方股份制企業、一般中央和地方股份制企業征收的企業所得稅;
4.表內“聯營企業”項目反映對聯營金融保險企業、一般中央聯營企業、一般地方聯營企業、一般中央和地方聯營企業征收的企業所得稅;
5.表內“私營企業”項目反映對私營企業征收的企業所得稅。以上各項目均不包括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企業所得稅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集中反映在“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項目。
(五)本表“5、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項目至“16、筵席稅”項目均包括對各稅種征收的稅款滯納金、罰款收入。
四、修訂《稅收收入分經濟類型統計月報總表》表式,在報表中增加一欄“附列資料:農村稅收”,以總括反映農村稅收的分稅種情況。同時,取消《農村稅收稅額統計月報表》。
五、調整《增值稅分經濟類型統計月報表》、《消費稅分經濟類型統計月報表》報表項目,將原“增值稅收入”大項分設為“國內增值稅”和“進口貨物增值稅”二大項;將原“消費稅收入”大項分設為“國內消費稅”和“進口消費品消費稅”二大項。其每項的口徑范圍與《入庫稅金明細月報表》的相關項目對應一致。
六、調整《涉外稅收稅額統計年報表》的統計口徑:本表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含港澳臺投資企業)的中方人員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外藉人員在國內企事業單位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不屬于本表的統計范圍。
七、關于稅收會統工作的有關規定和要求:
(一)1998年稅收會統報表國稅局系統利用電子信箱進行數據傳送,傳送時間為月后18~19日(月報),年后2月18~19日(年報);地稅局使用點對點遠程通訊傳送,傳送時間為月后18~21日,年后18~21日(年報)。其報表的計算機表式,請各地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統一下發的參數文件制做。各類月報表的打印件不郵寄上報國家稅務總局。
(二)各地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要加強與金庫的收入對帳工作,發現錯誤事項,應及時逐筆更正并在發現錯誤的當月調整帳表,不得定期匯總辦理。
(三)為了保證收入數據準確,避免重復統計和遺漏,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的稅收會統業務工作范圍應按征收、核算、對帳、統計一體化要求進行劃分,在編報各類稅收會統報表時,應按實際征收的稅種、項目如實編報。
以上請抓緊布置,認真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2007-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2007-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81-12-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6修正)
1986-12-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羅馬尼亞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7-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2001修正)
2001-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3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聯合國人員和有關人員安全公約》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979-07-08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1999-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1999)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娛樂場所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9)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9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9-04-17志愿服務條例
2017-08-22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4-12-1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2004-09-19基本農田保護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2011修訂)
2011-01-08廣告管理條例
1987-10-26國務院關于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3-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2012修訂)
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