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條件合同是當事人在合同中附設條款,確定一定條件,將條件成就與否作為合同效力發生、消滅依據的合同?!睹穹ㄍ▌t》第62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符合所附條件時生效”,該條只規定了生效條件,遺漏了解除條件;《民通意見》僅補充了附期限民事法律行為?!逗贤ā返?5條規定“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條件成就前后合同效力自無疑義,但對于雙方當事人有何影響卻語焉不詳。筆者擬就影響解除條件合同效力的因素、條件成就有無溯及力、條件成就與否的法律后果、合同失效后的處理作初步探討。
一、解除條件的產生、定義、性質、要求
古羅馬時,所有法律行為都不能附條件,法律行為即時發生效力,亦采取相反方式消滅效力。以后允許遺囑、要物契約可附停止條件,但不能附加解除條件,如有附加視為未附加。到羅馬共和末期產生解除條件,用于對抗債權人違約行為;對要式買賣、債務免除、婚姻、收養、認領、繼承等,不得附加條件。至近現代,法、德、意等國民法典均明確規定了解除條件。
對解除條件的定義有不同說法,一說,解除條件是指決定民事法律行為效力是否終止的條件,待條件成就時該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即告終止,使原來的權力或義務即行解除;二說,在附解除條件合同中,使合同解除的條件稱為解除條件;三說,解除條件,謂左右法律行為效力消滅之條件;四說,解除條件又稱消滅條件,是指民事法律行為中所確定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所附條件成就時失去法律效力。以上四種說法歸根結底是合同解除說、合同失效說兩類。我國合同法第45條表述為“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體例上屬于“合同的效力”一章,未劃入“合同的權力義務終止”一章,因此筆者認為解除條件成就致合同失效既不是合同解除,也不是合同終止,屬于一種單獨類型,解除條件是當事人約定的決定合同效力消滅的條件。
解除條件的性質在于決定合同效力是否繼續或消滅。解除條件成就,合同失去效力,對雙方當事人均無約束力;條件不成就可以確定的,合同確定無疑地保持效力。在解除條件是否成就尚未確定時,合同效力是否消滅處于不確定狀態。當事人之所以在合同中附加解除條件,是因為當事人希望對合同的效力進行限制。在實務中存在雙方能否繼續履行合同、達到預期目標取決一定條件,條件無法成就的情況下,可能無法履行或繼續履行沒有實益;當事人預見到這種情形的存在,事先約定解除條件,使得不具備履行條件的合同死亡,有助于交易關系的穩定。
我國合同法對解除條件應當具備哪些要求并無明確規定,根據司法實踐以及國外立法例,一些學者總結了條件應符合以下要求:1、必須是將來可能發生的不確定的事實。法國民法典第1168條規定“如債務取決于未來不定的事件,或在事件發生或不發生時解除債務者,為附條件債務”,意大利民法典第1353條規定“雙方當事人得使契約或一個特別約款的有效或者解除取決于一個將來的且不確定的事實”,兩國民法典均明確條件是訂立合同時尚未發生的事實,將來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如某一事實必然發生或必然不發生,不能作為條件;如當事人不明知某一事實必然發生,而實際上這一事實依自然規律必然發生,將這一事實作為條件是允許的,如以明日下雨為條件。2、是當事人任意選擇的事實。條件是當事人協商確定,體現了任意性,如果是法律明確規定的法定條件,雖可作為合同條款,但這一條款并非當事人任意確定的,即使沒有寫入合同也必須遵守。如合同中約定“交房后辦理過戶登記手續后,付清余款”,辦理過戶手續不屬于條件,3、必須是合法的事實。當事人可根據喜好、趨利避害選擇條件內容,但條件內容不能違反社會公共利益、法律強制性禁止性規定、他人合法權益,如約定違法行為為條件,該條件無效,也可使得合同無效。法國民法典第1172條規定“以不可能發生的事件為條件,或者以違反善良風俗或以法律禁止的事件為條件者,無效;取決于此種條件的契約亦同”,意大利民法典第1354條規定“附有與強制性規范、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相抵觸的停止或解除條件的契約是無效的”,兩國立法均明確條件必須是合法的,我國雖未有明確條款,但依據合同法第52條,條件必須合法是應有之義。4、不能與合同內容相矛盾。臺灣學者史*寬將與合同內容相矛盾的條件稱為矛盾條件,并舉例云“此債如受償,則以之讓與君”,債務受償為條件,與債務轉讓相矛盾,如受償,債務消滅,債務轉讓無客體存在,顯有矛盾,5、條件決定合同效力是否繼續、消滅。
合同當事人對合同條款一般具有預見性,對合同失效附加特約,自因解除條件成就實現合同失效的后果,但在很多情況下,當事人并未約定解除條件,存在一方未履行合同或雙方均未履行合同,任何一方均未提出解除合同、也無意愿繼續履行合同,對此種合同應評判為失效。我國司法實務中就經??吹饺嗣穹ㄔ赫J定這類合同失效,這一認定雖有法理基礎,但卻沒有法律依據。我國立法可參考法國民法典第1184條,規定雙務合同的一方當事人為履行債務的,視為有解除條件約定,即雙方當事人雖未約定解除條件,但法律依據合同性質及當事人未履行合同義務的事實,擬制存在解除條件的約定。
二、附解除條件合同的效力狀態
(一)解除條件成就前,合同處于有效狀態,對雙方當事人均有約束力。附解除條件的合同一般在成立時,即時生效;在解除條件成就與否未定期間,只是合同效力消滅與否處于不確定狀態,合同雙方所為的民事權利設立、變更、轉移或消滅一概發生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享有條件未成就的合同利益,另一方遭受相對應的不利益,如解除條件成就,雙方利益相互轉化,如此必有一方不希望解除條件成就,而另一方希望解除條件成就,學理上將這種希望或可能性稱之為期待權,雙方的關系稱為期待的法律關系或期待權關系。期待權利人在解除條件成就與否未定之前,可以放棄期待權,放棄期待權將喪失享受利益的地位,雙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消滅。但在解除條件成就后,期待權內容已經實現,不能放棄期待權,所能放棄的是因期待權實現所取得的權利。
正是因為合同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在此階段處于不穩定狀態,接受履行的一方只是暫時獲得利益,履行義務一方只是暫時失去某種利益。當事人應當尊重解除條件成就與否未定狀態,不得不正當使條件成就或不成就。期待權一方處于在條件成就時享有利益的法律地位,為保護這一地位,很多國家法律規定期待義務人負有不侵害期待權利人因條件成就所應得利益,如臺灣地區“民法典”第100條規定“附條件之法律行為當事人,于條件成否未定前,若有損害相對人因條件成就所應得利益之行為者,負賠償損害之責任”。
(二)解除條件確定的不成就,視為合同不再附有解除條件,合同確定的對當事人繼續有效,當事人可按合同約定繼續履行,直至合同義務全部履行完畢;解除條件確定的不成就之前,接受履行利益的一方繼續保有利益,并在解除條件確定的成就之后享有剩余履行利益的權力。而承受履行不利益的一方有繼續履行的義務。
法國民法典提供了判斷解除條件確定不成就的標準。該法典第1176條規定“訂立債務附有在確定的期間發生某一事件的條件者,如此事件在該期間內未發生,此條件視為不成就。如未確定一定的期間,條件得在任何時候履行,僅在肯定事件不會發生時,條件始被視為不成就”
(三)解除條件成就后,合同一般情況下即時失去效力,合同權利義務自動消滅,無需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這也是附解除條件合同失效與合同解除、終止之間的區別。在法律對合同失效另有強制性規定時,除解除條件涉及的有關事實發生外,還必須符合法律強制性規定,方發生合同失效的后果。
三、解除條件成就效力的溯及力
解除條件成就的效力是否溯及既往,各國立法不一致。有以溯及既往為原則的,如法國民法典第1179條規定“已成就的條件的效力追溯至債務訂立之日。如債權人在條件成就前死亡,其權利轉歸繼承人。”,意大利民法典第1360條規定“條件成就的效力溯及于契約成立之時…”。有不溯及既往為原則的,如德國民法典第158條第(2)款規定“附解除條件的法律行為,于條件成就時,失其效力”,日本民法典第127條第1款第(二)項規定“附解除條件的法律行為,自條件成就時喪失效力”,我國合同法第45條規定“…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失效時間從解除條件成就開始,臺灣地區“民法典”第99條亦規定解除條件成就不溯及既往。是否溯及既往,決定了合同失效后當事人權利義務如何-平衡,不可不謂系解除條件制度重要一面。
依契約自由之原則,當事人可另行約定解除條件成就的效力溯及至合同成立時或任意時點。采溯及既往原則的意大利民法典第1360條例外規定“條件成就的效力溯及契約成立之時,但是,根據雙方的意愿或者契約關系的性質,契約的效力或解除的效力涉及不同時間的不在此限”;采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德國民法典第159條規定“如按法律行為的內容,條件成就時所產生的效果應溯及至條件成就以前者,當事人雙方在條件成就時應履行的義務與條件成就以前的時期應履行的義務相同”,顯然對解除條件成就時合同從哪一時點失效,可由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確定,當事人有約定時從約定,無約定時從法律規定。就我國合同法而言,雖未規定依當事人意思確定合同失效起點,但因我國同樣承認契約自由,允許當事人約定合同失效從條件成就前的任意時點開始,也就是允許約定解除條件成就效力溯及既往。
四、合同失效后的處理
我國合同法第45條僅僅規定“…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對合同失效后如何處理雙方權利義務并無規定。如將解除條件作為合同解除條件,自可援引合同法第97條處理合同失效事宜。筆者前文也述及合同失效、解除、終止存在不同,我國合同法第45條也未提及參照合同法第97條處理,因此簡單的參照合同法第97條處理并無法律依據。正是因為解除條件成就致合同失效與合同解除存在不同,參照合同解除處理合同失效沒有法理基礎。首先,解除條件成就的效力不溯及既往,我國合同法規定失效及于條件成就時,而我國合同解除原則上使合同效力溯及既往的消滅,在需要恢復原狀的情形下,被解除的合同自始失去效力,交易關系視為一開始不發生效力。只是在特定情況下,如持續性合同(租賃、借用、勞務、委托、合伙等),合同解除的效力不溯及既往。其次,解除條件成就,合同自動失效,無需依一方或雙方提出合同失效;而解除合同必有一方提出、或雙方合意。
國外法律對合同失效的處理有明確規定,可提供一些思路。德國民法典第158條第(2)款規定“附解除條件的法律行為,于條件成就時,失其效力;從此時起回復原來的權利狀態?!狈▏穹ǖ涞?183條“解除條件,在條件成就時使債消滅,并使事物回復訂立契約以前狀態的條件。解除條件并不停止債務的履行;解除條件僅使債權人在條件所預定的事件發生時負有返還其已收受之物的義務”,兩國對解除條件成就效力分別采不溯及既往、溯及既往原則,但就通常的債權債務關系失效后的結果并沒有區別,都是回復到原來的權利狀態或訂立契約以前的狀態。在解除條件無溯及力的情形下,解除條件成就的后果是債權債務關系回復到合同自始不存在,因條件成就時失效,債權人在解除條件成就前獲得債權履行收益是合法正當的,不屬于不當得利;而解除條件有溯及力的情形下,條件成就的后果同樣是回復原來權利狀態,但因解除條件效力溯及合同訂立時,債務人在條件成就前所獲收益沒有合同基礎,屬于不當得利,返還該收益應當包括利息等孳息。以上是兩種不同立法例在合同失效處理上存在重大差別。因我國合同法確定解除條件成就效力不溯及既往,債權人在條件成就前受履行利益當然應當返還,但可保有該履行利益產生的孳息。如雙方合作投資房地產,一方出貨幣資金完成項目運作,另一方出地,雙方約定“無法完成立項、報建、開工手續的,合同失效”;后因一方資金不足,項目無法繼續,解除條件成就,合同失效,另一方所受一方支付貨幣應當返還,但無需支付解除條件成就前的利息。
根據我國合同法所確定的解除條件成就效力無溯及力,以及國外立法均規定回復原始權利狀態,筆者認為在解除條件成就前當事人已受履行利益或承受履行不利益,因合同失效、合同對雙方當事人均無約束力,當事人不能基于某種法律關系、也沒有任何理由繼續保有履行利益或繼續承受不利益,此種情況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返還利益,這應當是“回復原始權利狀態”的法理基礎?;谝陨戏治?,可提出合同失效處理的一些規則。
對于繼續性合同附解除條件的,如租賃、借用、合伙、勞務、供用電等合同,由于合同性質特殊,已使用的勞務、已用的水電無法回復原狀,債權人繼續保有條件成就前所受利益并支付相應對價,至條件成就時合同權利義務消滅。對于非繼續性合同附解除條件的,條件成就時應當按如下規則處理:(1)返還原物,但可保有原物;(2)受領標的物為金錢的,返還同等數額的金錢,但無需返還利息;(3)原物因毀損或其他原因無法返還的,按原物價值予以返還;如在附解除條件的不動產買賣合同中,條件成就前買受人已將不動產轉讓他人,他人已善意取得所有權,此種情形下條件成就時買受人無法返還,只能按不動產價值予以返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期間欠債應該怎樣進行償還?
2020-12-02女方提出離婚孩子歸誰撫養?
2021-03-12訴訟離婚會涉及哪些費用?
2020-12-25假離婚買房房產如何歸屬?
2021-02-242020年女方離婚起訴書怎么寫?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6無子女離婚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1-12離婚案件管轄地在哪里?
2020-12-11民政局離婚協議書范本2020是什么
2021-03-23我國離婚律師的收費標準?
2020-12-07女兒訴生父索要撫養費可以嗎?
2020-12-31出生證明委托書怎么寫
2020-12-23訴訟離婚孩子撫養權起訴狀
2021-03-15單獨二胎政策實施時間
2021-02-142020年子女撫養費的計算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0未婚生子罰款是多少
2021-02-052020婚姻法子女撫養權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19繼子女是否有權提起民事賠償?相關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28離婚后撫養權變更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5離婚孩子撫養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2-11離婚財產分割有過錯方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