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證機構的業務范圍是什么我國《公證法》和《公證程序規則》規定了我國公證機構的14項基本業務。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逐步擴大,我國公證機構的業務范圍也在不斷擴大。綜上所述,我國公證機構的業務范圍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法律證明行為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之間確立、變更、終止法定權利義務的行為。法律證明行為是公證機構最基本、最主要的業務。常見的法律行為有:(1)各種經濟合同。主要包括房屋買賣合同、各種租賃合同、借款合同、抵押合同、股權、設備、技術轉讓合同等。(2)各種民事協議。如捐贈、財產分割、婚前財產協議、補償、民間借貸、贍養、遺贈等協議;
(3)父母子女的收養和求償;
(4)繼承;
(5)各種單方面法律行為。如遺囑、委托、贈與、陳述、承諾等;(六)包括招標、拍賣、抽簽、抽簽等具體和不具體的現場活動,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證明,是指對法律關系的建立、變更和終止具有一定影響的客觀事實除法律行為外的當事人。公證機構證明的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主要包括:(1)法律事件。如出生、死亡、不可抗力、自然災害、事故等;(2)其他法律事實。如親屬關系、婚姻狀況、學歷、經歷、職稱、身份等具有法律意義的文件,是指在法律上具有特殊意義或者功能的文件、證件和各種書面材料。公證機構認證的法律文件主要包括:法人營業執照、董事會決議、專利注冊證、商標注冊證、公司章程、各種表格、記錄、會議紀要等,根據有關規定,公證機構可以證明經公證的債權文書的強制執行效力,包括支付一定的貨幣、貨物或者有價證券,在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時應當強制執行。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文書規定的義務的,債權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八條的規定,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公證機構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訴訟前可能丟失、損壞或者以后難以收集的證據,采取一定的收集、固定和保管措施。債務人因債權人的原因不能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將標的物提交公證機構,公證機構將標的物轉讓給債權人。隨著市場的逐步發展,活期存款已經突破了傳統的存款觀念。在當事人之間的交易中,約定債務人支付標的物必須具備一定條件的,當事人可以約定將標的物的全部或者部分提前交存公證機構,條件具備時,公證機構將標的物交付債權人。
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律霸的專業律師團隊會及時解答您的問題,讓您及時維護自己的權益。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贈與合同用公證嗎
2021-03-24怎么處理未婚同居期間的債權債務?
2021-02-02商標糾紛法院調解的效力
2020-12-01交通事故認定書期限
2021-01-16什么是申請回避
2021-02-21交通事故怎樣選定管轄法院
2020-11-15土地抵押的期房能備案嗎
2020-12-16因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由誰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22怎樣與房屋中介簽合同
2021-02-21工會如何發揮作用
2021-02-02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偷盜車輛撞死自殺的人應當賠償嗎
2021-01-17論發展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1-17游客如何投保境外旅游保險
2021-01-23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
2020-11-09離婚時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1-31低廉團險理賠條件苛刻 7萬保單只賠2800元
2021-03-23保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2-06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1-01-12新農村建設危房拆遷有補償嗎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