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仲裁法解釋:第十五條【仲裁申請】調解協議達成后,一方當事人在約定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仲裁。本法的目的是盡可能多地通過調解解決勞動爭議。因此,本法確立了以調解為中心的原則,并在完善基層調解組織、增強調解效力等方面做出了相應規定。然而,調解并非強制性程序。我們不能指望通過調解解決所有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勞資矛盾加劇,勞動爭議案件顯著增多,調解難度加大,一些勞動爭議在實踐中難以通過調解解決,盡管調解在解決許多勞動爭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通過本法的實施,更多的勞動爭議可以通過調解解決,我們不能希望調解能夠解決所有的勞動爭議,有些勞動爭議需要通過仲裁或訴訟來解決。因此,立法需要在調解、仲裁和訴訟之間做出銜接規定。
本文解決了如何將調解和仲裁聯系起來的問題。根據本法規定,調解協議對雙方均有約束力,雙方應當自覺履行調解協議。但是,調解協議的效力僅限于合同效力,不具有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的效力。因此,達成調解協議后,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勞動爭議尚未解決,其他爭議解決機制需要發揮作用。
根據本法規定,仲裁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要程序。一方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可以依法申請仲裁,使勞動爭議盡快得到解決。因此,本條規定:“調解協議達成后,一方當事人未在協議約定的期限內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此外,需要有一個時間標準來判斷調解協議是否履行,以防止爭議方利用調解協議拖延時間。原草案曾規定,“調解協議達成后,當事人在15日內食言或者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可以申請仲裁。”后來,考慮到調解協議的履行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不同的勞動爭議和爭議的不同當事人可能對履行期限有不同的要求。法律不宜簡單地規定時限。雇主和工人可以在調解協議中約定履行期限。因此,本法未規定履行調解協議的期限。雙方當事人可以在調解協議中約定履行協議的期限,以判斷對方當事人是否履行調解協議,從而確定申請仲裁的時間。
應當注意的是,調解協議達成后,當事人一方在協議約定的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可以根據原勞動爭議或者調解協議申請仲裁。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民調解民事案件的規定》,一方以原勞動爭議申請仲裁,另一方以調解協議進行辯護的,一方當事人向仲裁委員會申請對另一方當事人履行調解協議作出裁決,另一方當事人反駁的,有責任提供證據證明反駁所依據的事實。當事人請求仲裁變更或者撤銷調解協議,或者請求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應當負責提供證據,證明其請求所依據的事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期徒刑有多少種
2020-12-11環境污染糾紛誰有舉證責任
2021-03-13房產公證費用的計算標準
2020-11-13房產繼承糾紛的訴訟時效
2020-12-30身份信息被盜用能報警處理嗎
2021-02-15侵犯哪些人格權利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2021-01-25非法運輸煙花爆竹的要坐牢嗎
2021-03-21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13被公司騙了簽了工傷賠償協議怎么辦
2020-11-26啥時候提出放棄繼承權
2021-02-23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小區景觀燈漏電致女童死亡,物業要承擔責任嗎
2021-01-13先賣房再買房會遇到哪些問題
2021-01-29劃撥土地沒房產證怎么過戶
2021-02-26臨時搬運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25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保險責任怎么確定
2021-01-02保證保險合同糾紛能否先訴保險人
2021-01-30如何在保險公司辦理理賠手續
2020-11-17解釋保險合同條款應當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