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是以人的信用和財產為基礎,為主合同的實現提供擔保。它要求債務人不能發債時,保證人應當代為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這當然要求保證人有能力代債務人清償債務。但根據司法解釋第十四條規定,不具備完全賠償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在作為擔保人訂立合同后,以無賠償能力為由要求免除擔保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可以看出,“賠償能力”不是保證人的必要條件。無賠償能力的擔保人簽訂的擔保合同不一定無效,擔保人仍應當承擔擔保責任。更重要的是,法律沒有對“賠償能力”問題規定具體的審查操作標準。在實踐中,擔保人很難確定擔保人是否具有賠償能力。只有在簽訂具體擔保合同的過程中,他才能根據從擔保人處獲得的信息作出主觀判斷。而且,擔保人在簽訂擔保合同時有可能具備“補償性能力”條件,但貸款期限和擔保期限往往較長。幾年后,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時,保證人沒有賠償能力。因此,擔保法中“代為清償債務的能力”的規定只是對債權人的一種警示,沒有實際的功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根據《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十五條規定,其他組織主要包括:依法登記取得營業執照的個人獨資、合伙企業;依法登記取得營業執照的合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合資經營企業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
4。經民政部門核準登記的社會團體;
5。鄉鎮、街道、村辦企業經批準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相應地,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范圍也比較明確。至于可以作為擔保人的公民,根據民法通則,可以按照其民事行為能力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中沒有規定可以作為擔保人的公民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論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可以作為擔保人為他人提供擔保。
如果法律沒有禁止性規定,應該理解為可以。應當符合條件,但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區別對待。擔保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擔保是一種單方面的義務性合同,是代表債務人履行債務或承擔責任的行為。公民不具備一定民事行為能力的,如何履行債務或者對債務人承擔責任。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決不能作為保證人,因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認定和判斷能力上不為法律所承認。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地要賬堵門犯法嗎
2021-03-14什么是現房,購房者買現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2工傷保險報銷流程
2021-03-04勸酒可能涉及到侵權嗎
2020-11-18外國投資者參與經營者集中要接受審查嗎
2021-02-06擔保公司違約金合法嗎
2020-11-19合伙企業成立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1-02-07離婚財產
2020-12-14土地糾紛案有年限嗎
2020-11-17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投資型保險的分類
2021-02-14購買交通意外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7我所主任作為大連律協連任的金融保險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組織召開本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工作會議
2020-11-28合同免責條款不說明無效 保險公司輸掉官司
2021-01-23何謂保險合同的違約責任
2021-01-03黑龍江司法鑒定指定保險醫生正確嗎
2020-12-26皮革制品是否屬于保險范圍
2020-12-28保險法是如何規定固定資產投保的內容
2021-01-20施工承包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有哪些
2020-11-19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0-11-20